渗透结晶的作用原理(渗透”与“结晶”,如何来平衡?)

反应型渗透结晶材料的主成分是硅酸钠(钾),由于具有“二次溶解性”,所以具备“二次抗渗性”的可能性。

但,首先要满足“一次抗渗性”。

这就要求材料能满足渗透结晶的基本属性“渗透”和“结晶”。这对看似矛盾的词汇,但其实不是同时发生的。

一定是先渗透再结晶!材料先渗透到混凝土或砂浆内部,再与其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足够多的结晶物来填充毛细孔和微裂缝。

要保证能达到改性的效果,渗透过程和结晶过程都不可忽视,而且要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如果“渗透”的比重大了,则一定时间内结晶物的生成肯定会受到影响;反之,如果“结晶”的比重大了,则渗透深度一定不会那么理想,有点此消彼长的感觉。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

大流量套餐何平衡“渗透”与“结晶”呢?

首先来讲“渗透”

当然渗透深度一定是跟混凝土自身的孔隙状况有关。同样条件下,C30的混凝土和C50的混凝土渗透深度一定是不一样的。

在一定的混凝土基体上,要想材料尽可能深地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可以从两方面努力:

一方面是施工方法和养护方法上;

另一方面是材料自身的配方上。

从施工上来说,由于渗透结晶材料是靠水为载体,将有效活性物质送到混凝土内部,运送的动力主要来自毛细管的吸力和浓度差的分子扩散力。因此,混凝土内部水分越充沛,扩散效果越好。

这也是为什么该类材料必须要在饱和面干基面上施工的原因。

由于水分会蒸发,所以施工后要不断喷水养护,来补充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养护过程补充水分的目的大流量套餐:一是为了促进材料的进一步渗透;二是将混凝土内部的氢氧化钙析出来参与结晶反应。

从材料的配方上考虑,

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目的。

一是:添加表面活性剂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抑制分子团聚。尤其对于硅酸钠这种胶粒带负电荷的溶液,适合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两性表面活性剂,比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

二是:添加络合剂来抑制硅酸钠与钙的结合。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都存在钙,如果没有络合剂抑制反应,则硅酸钠一喷在表面就会马上与钙结合阻止材料的进一步渗透。因此络合剂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络合有EDTA、EDTA-4Na等。

好了,

等材料渗透进去之后,

接下来就需要发生结晶过程了。

硅酸钠与钙本身就会发生结晶反应生成水化大流量套餐硅酸钙。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层面的话,生成的结晶物速度会很慢,数量会很少。

这也是这类材料用在不同工程上会出现时灵时不灵结果的原因。同样也是永凝液(DPS)建议用在混凝土基面上,不建议用在砂浆基面上的原因。因为混凝土孔隙少,砂浆孔隙多,生成的结晶物不足以填充砂浆的毛细孔。

但如果掌握了渗透结晶的基本原理,则完全可以通过配方的改良促使生成物足以填充砂浆面层的毛细孔,这就是所谓的“创新”。

分享几个方向供大家参考:

第一,添加一些能促进水泥水化的成分。

由于混凝土中存在很多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水泥的水化产物包括约70%的水化硅酸钙和20%的氢氧化钙。如果能促进这部分水泥颗粒水化,一方面增加了能堵塞毛细孔的水化硅大流量套餐酸钙的含量;另一方面增加了能参与结晶过程的氢氧化钙的含量。两方面能同时促进结晶物的增加!

第二,在溶液中添加一些能促进硅酸钠与钙反应的成分。

比如氯化铵、氟化铵等。

第三,外界补充钙离子到混凝土内部。

如果砂浆基面的连通毛细孔非常多,则可以在喷涂渗透结晶材料前,提前喷涂一些钙溶液进去来补充砂浆内部的钙含量。

当然,以上办法只是我提出来抛砖引玉的,不局限于以上几种办法。当你深刻理解了渗透结晶的原理后,你会发现原来这种材料真是一种“万金油”,什么场合都能够应用!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74618.html

(0)
sunyaqunsunyaqun
上一篇 2024年12月22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