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5700显卡参数(厚“7”薄发 AMD Radeon RX 5700系列显卡评测)

AMD在去年凭借着RX 560XT和RX 580 2048SP两款显卡,在千元级市场站稳了脚跟。对于这个结果,其肯定是不满于此的。于是现在,它带着手下两员猛将:RX 5700/5700 XT杀来了。那么AMD能否凭借着它们来打开高端市场,扩充自己的市场份额呢?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评测中吧。

01测前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几条我使用过后的直接感受供大家参考。

1、性能强劲、对位显卡能够领先。首先在大家最关心的性能表现上,AMD这次并没有说大话,RX 5700/5700 XT都能够领先对位产品不少,这一点可以看我们后期的评测数据了解详细数值。

2、性价比爆棚。本来RX 5700/5700大流量卡 XT的价格分别是2999元和3599元。但是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NVIDIA发布了SUPER系列显卡,并采用同样的价格策略),因此AMD这边马上反应过来,现定价为RX 5700:2699元,RX 5700 XT:3099元。这个价格一下子就“真香”了。

3、功耗大幅度降低。老司机们应该都知道,AMD一直有一个短板,那就是功耗。不过这次可不一样了。由于7nm、GDDR6显存、RDNA架构等一系列加持,功耗已经控制的和友商一样低。我在刚开始测试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这还是我熟悉的A卡吗?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气氛逐渐焦灼了起来?那就赶快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正片吧!

02外观

外观设计的话,二者都采用了Rad大流量卡eon家族式的涡轮散热设计,首先我们来看定位相对较低的RX 5700

显卡正面采用全金属包裹极简风格,正面只有风扇和RADEON的标志,再无其他。细节之处AMD也为风扇进行了金属包边处理,好评。

由于定位相对低端RX 5700并没有背板保护

正面还有类似磨砂处理 手感不错 四周还有倒角处理

上方视角 采用了6+8pin供电

视频输出接口配备了3×DP 1.4+HDMI 2.0b。并没有支持VirtualLink标准的Type-C接口。不过我们前段时间也报道了其实RX系列显卡是从内部支持VirtualLink标准的,相信AIC厂商会在后续型号中推出。

接下来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RX 5700 XT了。

首先正大流量卡面虽然和RX 5700一样使用了涡轮散热,但是有两点不同。第一就是外壳上面做了横纹处理,不易打滑,阻尼感明显加强。第二就是外壳上方有一块凹下去的印记,从正面看很像一个“7”。

涡轮风扇同样有金属包边

上方RADEON有条纹处理 且能发光 同样采用6+8pin供电设计

拥有金属背板 且具有防烫标识

进风口细节

视频输出接口同样配备了3×DP 1.4+HDMI 2.0b

03拆解

拆解过程总体来说非常顺利,螺丝数量并不是很多,稍有难度的就是RX 5700 XT的外壳与PCB需要两组排线连接。不过总体来说非常简单,会拧螺丝就可以了,这也给后期换硅脂节约了不少时间。首先我们来看RX 5700。

全家福

散热鳍片

PCB主大流量卡

芯片面积由于7nm制程和RDNA架构大幅缩小 只有251平方毫米

三星GDDR6显存 单颗1GB 共8颗

安森美FDMF 3170 DrMos 最大通过电流70A

6+1相供电

接下来我们来看RX 5700 XT,总体上大同小异。

全家福 多了一块背板

芯片面积相同 都为251平方毫米

供电变为7+1相

IR35217 供电主控

04RDNA架构详解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的聊聊这次的RDNA架构都有什么变化,工作机制是怎么样的。不过由于芯片设计非常复杂,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增加细节。

在过去的几代中,AMD的GPU已经利用了很久的基于GCN架构的计算单元。GCN多年来一直很好地服务于AMD,并且非常适合各种工作负大流量卡载,但是对于Radeon RX 5700系列和Navi,AMD的GCN已经不能继续满足了,因此他们推出了RDNA(Radeon DNA)。

RDNA采用台积电的7nm工艺节点制造,GDDR6显存,支持PCI Express 4.0接口。GPU还采用了新的Radeon Media和Radeon Display引擎,以更好地满足流媒体和内容创作者的需求,并引入一系列新的显示技术。

Navi中的新COMPUTE UNIT设计具有多级缓存层次结构和简化的图形管道,不仅可以提高每时钟性能,还可以提高时钟频率。新的CU提供双倍的GCN指令速率,并且具有两倍的标量单位数和调度程序数。通过资源池,两个CU可以协调大流量卡并充当工作组处理器。例如,64个线程可以分组为两个Wave32指令,并在单个时钟中执行。CU的灵活性和集中资源的能力提高了单线程性能,GPU利用率和效率。

Navi还具有新的缓存层次结构。AMD为其增加了一个新的L1缓存,并将L0缓存的负载带宽加倍到ALU。新的缓存层次结构减少了每个级别的缓存延迟,并提高了有效带宽。

Navi中的DCC(Delta Color Compression)算法也得到了改进,并且也可用于缓存子系统的更广泛部分。使用Navi,着色器现在可以读取和写入压缩的颜色数据。新的显示单元还可以读取帧缓冲器中的压缩数据,而无需先对其进行解压缩。最终结果是整个GPU的有效带宽更高。

Na大流量卡vi中的整个图形管道也已得到改进,可提高效率,实现更好的每时钟性能,并且GPU还具有更高效的时钟门控功能,可提高整体电源效率。

相对于GCN,RDNA提供超过50%的每瓦性能提升和25%更好的整体性能提升。据AMD称,超过50%的改进来自架构优化;GPU的7nm工艺和频率改进也得到了提升。

那么一块完整的RDNA架构里面都有什么呢?40个RDNA计算单元,包括80个标量处理器,2560个流处理器和160个64位双线性滤波器单元。GPU具有4MB L2缓存,512K L1和双倍V $ L0负载带宽,支持整个芯片的DCC(Delta Color Compression)。简化的图形引擎具有新的几何引擎大流量卡,64像素单位和4个异步计算引擎。

根据AMD的说法,Navi的40 CU设计性能比Vega64提高了约14%,功耗降低了23%。并且具有小得多的芯片尺寸。(Navi 10的面积为251平方毫米,作为对比Vega 64上面的那颗为495平方毫米。)

05详细参数对比和评测平台简介

在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RX 5700 XT有40个计算单元、2560个流处理器、64个ROP单元、256个纹理单元,核心频率提供三个级别:

拷机等高负载下的基准频率(Base Clock) 1605MHz、典型游戏负载下的游戏频率(Game Clock) 1755MHz、芯片体质决定的极限加速频率(Boost Clock) 大流量卡1905MHz——极限加速频率为显卡在散热和供电达到最佳状态下的理论值,不同显卡体质原因也会不同。

显存搭载了8GB GDDR6,位宽为256-bit,等效频率14GHz,带宽为448GB/s。(超级熟悉有没有),整卡功耗为225W,8+6针辅助供电。

RX 5700减少到36个计算单元、2304个流处理器、144个纹理单元,ROP单元不变,频率基准1465MHz、游戏1625MHz、极限1725MHz,显存不变,整卡功耗为180W,也是8+6针辅助供电。

为保证此次评测能够发挥显卡的最佳性能,本次测试平台采用第九代Intel八核心十六线程的i9-9900K、ROG MAXIMUS XI HERO大流量卡 (WI-FI) 主板、影驰

HOFOCLABMASTERDDR4-4000MHz 8GB×2 内存、鑫谷昆仑KL-650W电源、海盗船MP600 NVMe SSD固态、散热器为超频三偃月240RGB,详情请看下图。

影驰

HOFOCLABMASTERDDR4-4000MHz 8GB×2内存:

HOF OC LAB MASTER DDR4-4000的外观设计完美诠释了名人堂系列的设计哲学。铝材散热片延续极简的风格,配以白色涂层带来出众质感。对称式的设计让中间的名人堂logo更聚焦。细节之处,无不体现设计打磨的匠心。

海盗船MP600 NVMe SSD:

海盗船MP600 NVMe SSD

为何呼应AMD打造大流量卡的首个PCIe 4.0平台,海盗船为我们准备了MP600 NVMe SSD,这款固态硬盘基于Phison的PS5016-E16控制器并使用了3D TLC NAND存储器,读取速度能达5000MB/s以上。

鑫谷昆仑KL-650W:

鑫谷昆仑KL-650W

鑫谷昆仑KL-650W是一款经过了80 PLUS白金牌认证的电源,采用了纯正的LLC Pro白金全模架构,并且采用独特的28PIN接口设计,其正是因安全而专属打造的,额定功率能够达到650W,足够满足上面3A平台的需求。

超频三偃月240RGB水冷:

超频三偃月240RGB水冷

超频三偃月240RGB水冷采用了经典的黑色外观主配色,是最常见也是百搭的一个大流量卡配色,240毫米的水冷排也是目前主流的水冷,搭配的可编程RGB接口既可以单独设置光效,也可以同步主板光效,可以说还是非常实用的。

06理论性能测试

理论测试环节我们请出显卡评测的“扛把子”:3DMARK。使用FS、FSE来参考DX11环境;TS参考DX12环境,表现如下:

FireStrike

FireStrike Extreme

TimeSpy

在DX11环境中,RX 5700已经领先了其对位产品RTX 2060,并且越级挑战了RTX 2060S、另外RX 5700 XT也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不过DX11也一直是AMD的理论测试优势项目,结果仅供参考。

而在DX12环境中,RX 5700领先了RTX 20大流量卡60,RX 5700 XT稍落后于RTX 2070。在这里我们发现好像二者对位产品已经相当明朗了,结合价位来看,RX 5700对位RTX 2060;而RX 5700 XT对位RTX 2060S和RTX 2070。那么实际游戏性能究竟如何呢?我们接着看。

07游戏性能测试

那么体现在游戏中,两款显卡的表现如何呢?为此我们选择了DX11模式下的《孤岛惊魂5》、DX12模式下的《古墓丽影暗影》和对硬件要求非常高的《刺客信条奥德赛》作对比。游戏中我们使用1080P/2K 两种分辨率,画质均为预设最高,使用游戏自带BenchMark记录平均帧数,表现如下:

《孤岛惊魂5》

《古墓丽影暗影》

《刺客信条奥德赛》

很有大流量卡意思的事,我们得到的实际游戏数据和3DMARK理论测试差不多,不过有一些差异,这可能是测试驱动问题(毕竟AMD早期驱动,你懂得)。在DX11环境《孤岛惊魂5》中,RX 5700 XT只在1080P中没有跑过RTX 2070,在2K环境下甚至超过了RTX 2070 SUPER大约1帧左右。

而DX12环境下情况也比较类似,大家看图就好。说实话这个成绩我是没想到的,毕竟价格摆在那里。而且这只是AMD的初期驱动,“鸡血驱动”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这块卡“战未来”的资本究竟如何也让我们拭目以待。

08温度和功耗测试

终于,到了大家最感兴趣的温度和功耗测试了。我们使用3DMARK的Fire Strike Ext大流量卡reme压力测试进行对比,用功耗仪测试整机功耗,软件自动记录最高温度,成绩如下:

温度测试

在温度测试中,RX 5700相比RTX 2060高出5摄氏度,RX 5700 XT比RTX 2070高出8摄氏度。考虑到两款显卡的设计因素为涡轮散热,而NV这边都改为开放式双风扇散热,所以这个温度表现差距也是很正常的。

整机功耗测试

而在功耗方面,AMD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其长期被诟病的“你功耗高”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总体来说二者已经回归了一个起跑线。这就代表同等级A/N显卡互换现在不用考虑电源问题了。

09购买建议和总结

当然,提到购买建议就不得不提到价格。目前敲定的价格为RX 5700:2699元、R大流量卡X 5700 XT为3099元。考虑到定位和性能表现,这个价格是相当便宜的。

有趣的是,原本AMD在七月份之前的发布会上已经公布了价格,那就是RX 5700为2999元,RX 5700 XT为3599元。在发布性能解禁和开售的前一天才突然宣布调价的,也就是说二者分别便宜了300和500元,这个让利区间不得不让人说一句“AMD YES!”

这个定价对于SUPER系列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从我们目前得出的性能表现来看,二者分别领先RTX 2060和RTX 2070是没有问题的,而和SUPER系列比较弱也弱不到哪去。在我们的测试中,RX 5700和RTX 2060 SUPER几乎相当,RX 5700 XT大流量卡比RTX 2070 SUPER弱5%~10%左右,但是这价格可就太美丽了。

作为比较,RTX 2060 SUPER的公版售价为3199元,RTX 2070 SUPER的公版售价为3999元。分别便宜了500元和1000元,要知道这个价差在几乎同级别的显卡中几乎是不存在的,看来AMD这次也是狠了心,你要战,那便战!

最后总结一波。出色的性能、先进的制程、全新的架构以及优秀的功耗控制,是这代Navi显卡带给我的感觉。何况还有这种定价策略加持(要知道这可是首发价,后面的优惠价格只可能比这个低),估计你们现在YES都喊疯了。

最近这两年,AMD在处理器上的发力让我们有目共睹,这让显卡领域的用户们着实有些嫉妒大流量卡。不过现在好了,AMD看来并不是只醉心于研究处理器,显卡的高端市场他们也在争取。希望以后显卡的市场也能像隔壁一样,越来越精彩吧。

10部分AIB RX 5700系列显卡

迪兰 RX 5700 XT

蓝宝石 RX 5700

两家显卡预售已开启 都赠送定制U盘哦!

(7210781)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72005.html

(0)
sunyaqunsunyaqun
上一篇 2024年12月7日
下一篇 2024年12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