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东滩湿地
微型底栖动物
01
什么是微型底栖动物?
微型底栖生物通常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栖息于海洋沉积物内、底表或水域底部大小在20-200微米之间的生物。
02
微型底栖生物主要有哪些种类?
常见的微型底栖生物主要包括底栖原生动物,而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动物,其常见类群包括纤毛虫、鞭毛虫和肉足虫等
原生动物示意图
03
微型底栖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是非常特殊的生境,被誉为“地球之肾”,不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同时也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长江口的滨海湿地就像是上海市的一道生态屏障,不仅保护着上海市的水源地,同时也为维持上海市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发挥重大作大流量套餐用。
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主要是以碎屑食物链为主,而微型底栖生物中的原生动物主要以细菌和碎屑为食,在碎屑食物链内处于由细菌向多细胞动物传递能量和物质的枢纽环节。
微型底栖食物链示意图
其次,微型底栖生物也是良好的环境指示物种。它们作为单细胞生物,具有体表保护性不完善以及世代更替速度较快等特点,使其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要比多细胞生物更为敏感。例如,当湿地环境发生富营养化时,其群落多样性会下降,而某些嗜污类群会大规模爆发形成单一的优势类群。因此可以利用微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变化来指示环境的变化趋势。
04
微型底栖生物研究难点
微型底栖生物无处不在,如城市的河道里、污水厂的底泥里甚至是人迹罕见的南北极地带,但对于这类大流量套餐生物的研究远少于对大型底栖生物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研究手段较为复杂(不仅需要将微型底栖生物从与其体型大小相近的沉积物颗粒中分离提取出来,而且由于其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对其进行观察);其次,国内外掌握微型生物鉴定技能的人非常少。2010年前后,由中科院海洋所提出的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定量蛋白银染色的方法(Ludox-QPS方法),使得微型底栖生物的分离提取这一难题有所突破。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定量蛋白银染色方法
的提取目标生物环节
05
东滩保护区微型底栖动物的研究进展
1995年,出于促淤保滩目的,互花米草被引种到长江口盐沼湿地。但随后,互花米草的入侵挤占原有生物的生存空间,并迅速侵占了崇大流量套餐明东滩中北部中高潮位,导致本地物种海三棱藨草植被面积锐减。高大的互花米草阻碍水禽鸟类在退潮后的潮滩觅食,导致水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2013年开始,为控制互花米草以及恢复盐沼湿地为水禽鸟类提供适宜生境的功能,东滩湿地启动了生态修复工程,开展了人工恢复海三棱藨草替代互花米草的修复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微型底栖动物生态学实验室围绕崇明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两年(从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的研究,对崇明东滩盐沼湿地的微型底栖动物群落在空间尺度(修复区与天然区)与时间尺度(2015年修复前与2020年修复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其目的是(1)在空间尺度上,获得崇明东滩海三棱藨草修复区与天然区大流量套餐的底栖原生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本底数据,并通过生态学分析方法确认引起修复区与天然区底栖原生动物群落差异的主要环境驱动因素。(2)在时间尺度上,获得海三棱藨草修复区在修复前、后的底栖原生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从微型底栖动物的角度对崇明东滩海三棱藨草生态修复工作进行了评估,也为今后盐沼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可参考依据。
崇明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a)
修复前滩涂植被为互花米草(b)
修复后为海三棱藨草(c)
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微型底栖动物群落在天然区与修复区,以及在修复区的修复前与修复后均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有以下结论:
首先,在空间尺度上,修复区与天然区微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大流量套餐异,修复区的微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天然区,而这主要由来自长江的冲淡水造成了盐度、粒度和营养盐等因素在崇明东滩的空间分布差异导致。
其次,在时间尺度上,生态修复工程将原有的互花米草盐沼人工替代为海三棱藨草盐沼,促使滩面沉积物粒径变小,进而提高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此外,海三棱藨草相较于互花米草的生物量低,对氮的吸收能力不足,导致了上覆水中铵态氮含量增加,使湿地环境中存在轻微的富营养化状况,对微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修复后的微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低于修复前。
素材来源:崇明东滩保护区
编辑:椰椰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7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