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被张飞吓死(破解三国最大诱拐案:夏侯渊与张飞合谋,让对方拐走自己侄女?)

本篇为《破解三国最大诱拐案》的最后一章。前两章,我们谈到了刘备集团早期一员重要将领——夏侯博,有很大可能是曹操大将夏侯渊的亲弟弟,也是张飞的岳父。

另外,我们还谈到张飞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奇异行为——没有跟随刘备北上投袁绍,而是反方向跑到了谯县,“劫持”了夏侯渊的亲侄女。这个诱拐事件过程非常诡异,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笔者继续展开想象力,试试破解这个故事的最终内幕。

夏侯渊与张飞合谋,策划了“诱拐事件”?

建安五年的诱拐事件,我们上一章说到了三处非常匪夷所思的细节:第一,谯县大户豪门夏侯家,太守(夏侯渊已经是颍川太守,行督军校尉)的侄女居然要亲自去砍柴?第二,张飞在谯县“偶然路过”,竟然碰上了移动大流量卡敌方阵营的重要家眷;第三,夏侯家对绑架事件不闻不问,四十九年后(夏侯渊之子夏侯霸逃到蜀汉)才公之于世。

这些细节都令人不解,如果联系到夏侯渊的侄女,很可能就是夏侯博的女儿这种情况,事件就过分巧合了。

同年二月,夏侯博在徐州之战中战败被俘,很可能伤重而死或不屈自尽。随后就发生了张飞“绑架”夏侯博女儿的事情,而且张飞丢下刘备不管,奔向了与刘备北逃方向截然相反的谯郡。整个事件看上去,根本就是张飞遵照夏侯博的遗嘱,去夏侯博的谯郡老家专门找人。

更诡异的是,整个“绑架”事件异常顺利:夏侯渊侄女以“合理的理由(去砍柴)”孤身出城,“偶然”遇到了敌方头号猛将张飞,结果顺利被“诱拐”。双方配合之默契,即使是1800移动大流量卡多年后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所以说,绑架事件很可能是夏侯家默许的,而且在内部进行了秘密又周全的安排。建安五年的某一天,夏侯家精确把握好时间,按时按点将夏侯博女儿送到谯县城外,交到了“临时路过本地”的夏侯博同僚兼密友(大有可能)张飞身边。

这个事件仅有《魏略》记载:“建安五年,时(夏侯)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

《魏略》是一部失传已久的史书,仅有部分内容被《三国志》等书引用而留存,该书记录了不少三国人物的轶事,但道听途说的成分很大。比如“刘禅幼年在战乱中走失,直到刘备当上汉中王才找到”,记录与《三国志》完全矛盾。《魏略》的特点,是关于魏国的记述非常有价值,但吴国和蜀国的传闻就偏移动大流量卡颇了不少。

关于夏侯渊侄女被绑架一事,《魏略》所记录的应是当时魏国真实存在的传闻,而且未被夏侯家否认(否则《魏略》作者身在本地,早就被曹家和夏侯家打上门了)。但传闻本身,很可能是夏侯家放出的“烟雾弹”,仅保留了部分的真实性,却隐藏了故事的核心内幕——那就是夏侯家直接参与了“绑架案”的策划,而且核心主持者可能就是夏侯渊!

重逢与永别:夏侯博与夏侯渊的兄弟之情

张飞的夫人,也就是夏侯渊的侄女,是夏侯渊非常在意的重要亲人。《魏略》曰:“时兖、豫大乱(184-188年之间),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夏侯渊为了养育弟弟的孤女,甚至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幼子。这一切,都体现了夏侯渊和自己弟弟的深厚亲情。这移动大流量卡个弟弟,我们曾经论证很可能就是刘备大将夏侯博(见前两章)。

夏侯博在公元187年-188年之间(女儿出生前后),曾经离乡逃亡(“亡”按《说文解字》解释为逃亡)。公元189年,夏侯渊追随曹操起兵,开始成为曹操集团的大将。

在这段时间(大约187-199年之间)里,夏侯博因为机缘巧合加入了刘备集团,并成为重要将领。夏侯博追随刘备的时间,大致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夏侯博在刘备担任安喜县尉(188年)、下密县丞、高唐县尉或平原相(191年)期间就加入了。刘备几次任官又几次辞官,夏侯博很可能与关羽、张飞一样,都是紧密追随刘备的少数人,所以互相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第二种可能,夏侯博首先投奔的是陶谦。公元1移动大流量卡94年刘备援救徐州,并于第二年在陶谦死后继任徐州牧一职,夏侯博作为徐州将领纳入了刘备麾下。

196年吕布偷袭徐州,刘备被赶到小沛,在198年又被吕布攻击,引发了曹操联合刘备对吕布的进攻,最终吕布在同年败亡。这期间,夏侯博应该一直追随刘备,获得了充分的信任。

大约在197年,刘备曾到许昌面见曹操,被封为“豫州牧”。198年消灭吕布后,刘备更是被封为左将军,仅一年时间生活在许昌。这时候,包括关羽、张飞和夏侯博,很可能也都在许昌。所以,夏侯博在这个时期应该早已与兄长夏侯渊重逢了。

这些事情,史书上完全没有记载,只能依靠我们的推理。由于史书没有否认,所以我们尽可以发挥想象。

夏侯博与夏侯渊重逢后,如何重温兄弟移动大流量卡情,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的是,刘备于199年参加了董承的“衣带诏”阴谋,试图参与推翻曹操。同一年,刘备借口讨伐袁术,率军返回徐州,杀死了徐州刺史车胄。这种公然对抗曹操的行动,夏侯博作为曹操的远亲,却跟随刘备不离不弃。

200年(建安五年)二月,曹操出动大军进攻徐州,在野战中大败刘备,并俘虏了夏侯博。这个事件,是《三国志》唯一有关夏侯博的记录。从结果来看,夏侯博凶多吉少,很可能伤重而死,或者不屈而亡。

这个时候,夏侯渊作为曹操的大将(颍川太守,行督军校尉),很可能与夏侯博见了最后一面。夏侯兄弟之间的诀别细节,我们无从得知,只能凭借想象。但此后不久,就发生了“张飞绑架夏侯博女儿”的事件。我们通过种移动大流量卡种迹象可以大胆推断,夏侯博在临死前很可能分别对张飞和夏侯渊,托付了一些事情。

夏侯博临死前,对夏侯渊和张飞托付了什么事情?

夏侯博,作为曹操的亲族,却站在反曹操的阵营中,并被《三国志》明明白白记录在案,这事情极为蹊跷。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夏侯博离开谯县逃亡时间是公元187-188年之间,此时曹操正在谯县家中归隐(188年才接收何进的征召,担任典军校尉)。曹操的次子曹丕,与夏侯博的女儿几乎同年出生(187年)。

理论上讲,夏侯家和曹家是血亲关系,夏侯博无论是犯了什么大事,身在同县的曹操理应进行庇护。而且曹操作为中常侍曹腾的养孙,在当时的谯县应是呼风唤雨的角色。然而,夏侯博却不得不丢弃襁褓中的独女(甚至尚移动大流量卡未出生),孤身逃亡。

再考虑到夏侯渊一家,在公元188年左右甚至遭遇了“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的惨状。夏侯渊本人也可能遭遇了严重连累,导致生活困顿。

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夏侯博得罪了曹操!

那么,建安五年发生的很多事情,在逻辑上就说得通了。

正因为夏侯博得罪过曹操(而且非常严重),所以在刘备和曹操蜜月期中,夏侯博也没有以亲族关系趁机投奔曹操,而是继续效忠刘备。与此同时,刘备大胆任用曹操的一位亲戚作为领军大将,也有了充分理由。

陈登曾经对刘备说过:“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迎战曹操的时候,徐州兵马是相当多的,刘备麾下至少有数万移动大流量卡兵力可用。刘备一方面以关羽坚守下邳,一方面以张飞、夏侯博为将迎战曹操。夏侯博在刘备军中地位,甚至可能超过当时夏侯渊在曹营中的地位。

夏侯博战败被俘后,因为知道自己和曹操不对付,所以也没打算屈膝投降。但是这么一来,夏侯博对曹操的得罪程度只会进一步加深。所以,夏侯博肯定会考虑到自己女儿的前途未来,即使有夏侯渊庇护也未必能保得长远。

所以,夏侯博很可能在开战前,就将女儿托付给张飞,希望女儿脱离曹操势力的影响。随后,夏侯博在被俘时很可能也与夏侯渊进行了最后的嘱托,希望得到兄长的支持。

说到张飞,夏侯博与夏侯渊均能否认同此人的人品?从演义的角度看,张飞似乎是一个粗鲁的莽汉,我们比较难以理解这种认同感。但史实中移动大流量卡,张飞却有“名士”的风范。《三国志》曾称:“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这说明,张飞和士大夫是谈得来的,此外历史上也有“张飞擅长书法”的记载。夏侯渊表字“妙才”,绝非是一个不通文墨的单纯武将,与张飞存在大概率的兴趣交集。

从这些因素来看,夏侯兄弟与张飞的交情可能非同一般的深厚(刘备驻许昌期间,很可能有密切交往,如关羽和徐晃一样),而未能被史书所记录。这一切,也就为夏侯渊与张飞合谋,共同策划“谯县郊外绑架事件”提供了充足且合理的背景。

关于这个故事,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故事的大部分内容,完全是对史书空白处的大胆想象,没有真实证据,但也无法被史书所否定。不过,真实的三国历史肯定比史移动大流量卡书和演义还要丰富百倍。历史未能被记录的这些地方,如果任由它继续空白下去,未免太无趣了些。

文章纯属个人想象力的发挥,欢迎批评指正。(作者:陶慕剑)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67171.html

(0)
sunyaqunsunyaqun
上一篇 2024年11月12日
下一篇 2024年11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