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拯救世界的电影(为拯救这个小女孩,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只属于她的新药|一周科技)

欢迎收看一周科技,来了解一下本周除了诺贝尔奖还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吧。

卫星成群

太阳系的行星哪个天然卫星最多?现在答案是土星了。随着20颗新卫星的发现,土星已知的卫星数量达到82颗,超越了木星79颗的记录。

土星新发现卫星的轨道示意图 | the 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

这一新发现来自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天文学家斯科特·谢泼德(Scott S. Sheppard)带领的团队,本周一由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正式公布[1]。这些新发现的土星卫星个头很小,直径只有大约5千米。谢泼德表示,研究这些卫星的轨道可以揭示它们的起源,并获得土星形成之初周围环境的信息。

照例,此处应大流量套餐有漫画:

图片来源:The meta picture

一个人的新药

这是一次医疗尝试,也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为拯救身患罕见病的小女孩,研究者研发了一种专属于她的药物。

获得定制药物治疗的小患者Mila(右) | Julie Afflerbaugh

这位小患者名叫Mila,她患有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7型,这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此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者们鉴定了患者体内导致疾病的基因突变,并针对突变快速研发了对应的药物——一种需要注射到脑脊液中的反义寡核苷酸,根据患者的名字命名为“milasen”。

在细胞与动物测试后,研究者为Mila开始了试验性治疗(经过FDA的特殊批准)。接受治疗后大流量套餐,Mila的癫痫等症状得到缓解,且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不过长远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10月9日,研究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报告了这一治疗案例[2]。罕见病种类繁多,每一种病的患者数量很少,用传统方法研发药物相当困难,而这样的“个性定制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太空人造肉

Roscosmos

10月7日,食品公司Aleph Farms宣布,他们已经与合作伙伴在国际空间站上完成了太空培育“人造肉”的第一步测试[3]。在这次实验中,在地球上培养的牛细胞被带到太空,并在空间站上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形成了小块的肌肉组织。在未来,实验室培养的人造肉有望为长时间的太空航行提供食物支持,不过,目前这还只是该技术在大流量套餐微重力条件下的一次小规模尝试。

等等再吃

本周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距今约20-40万年的以色列洞穴中,史前人类已经开始储存食物了。研究发现,当时的人们会把狩猎得到的鹿骨保存下来,日后再取食其中的骨髓[4]。

实验中,研究者敲开存放6周的鹿骨取出骨髓 | Dr. Ruth Blasco/AFTAU

怎么知道史前人类是把骨头存了起来?线索来自骨头上看起来很重的切痕。这些痕迹是剥皮时留下的,但从新鲜骨头上剥皮不应该需要这么大力。于是研究者推测,当时的人类是把骨头保存了一段时间,并在处理已经干燥的皮时留下了较重的痕迹。

研究者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带皮的鹿跖骨确实能保存数周时间,骨髓中的脂肪大流量套餐成分降解很少,对史前人类而言依然很有营养价值。而且,经过保存的鹿骨在处理时确实会留下类似的切痕。

那么,这些“存起来以后再吃”的骨髓味道如何?一位研究者忍不住进行了尝试,他表示味道并不是太糟糕,有点像“没放盐的香肠”[5]……

大范围热浪

图 | 图虫创意

今年夏天,很多地方的人们都感受到了势头强劲的热浪。随着气候变暖,高温热浪发生的频率与强度还在继续上升。

而本周发表于《环境研究通讯》的一项研究显示,受高温热浪影响的空间范围也将显著增长[6]。根据研究者的计算,在温室气体排放量中等的条件下,到本世纪中叶,高温热浪的空间范围平均可能会增加50%。而在高排放的条件下,高温热浪的平均范围可能会增加80%。这大流量套餐意味着,将有更多地区的人们暴露在酷热之下,高峰时用于降温的用电需求也会变得更大。

最后是上周后续

还记得上周介绍的“肥熊周”活动吗?投票活动目前已经圆满结束,下面就来隆重介绍一下2019年度肥熊冠军:编号435的棕熊Holly。

Katmai National Park & Preserve

参考文献

[1]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10/cifs-ssj100719.php

[2]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813279

[3] https://www.theguardian.大流量套餐com/environment/2019/oct/07/wheres-the-beef-248-miles-up-as-first-meat-is-grown-in-a-space-lab

[4]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10/eaav9822

[5] https://www.nytimes.com/2019/10/09/science/marrow-israel-cave.html

[6]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10/nh-hwc100719.php

作者:窗敲雨

编辑:Lu大流量套餐na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果壳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受生物圈2号的启发,我们试图将整个大自然装进一本日历。366个物种“入住”其中,更有“收藏”了53张手绘插画的物种画廊……

每周,这里还要进行一次“严肃”的知识研讨,像是“熊猫为啥长得一身黑白色?”、“大象嗅觉究竟有多厉害?”什么的……

这就是《物种日历2020》,明年,让你的桌面变得更有趣!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58093.html

(0)
sunyaqunsunyaqun
上一篇 2024年7月19日
下一篇 2024年7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