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上瘾五百年》。
其实关于「瘾」,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一百多年以前那场让中国人受尽凌辱的鸦片侵略,至今令每个中国人没齿难忘。虽然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但这种精神麻痹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并未消失。我曾亲见一位瘦得皮包骨头的瘾君子,公然在大街上抢走了一位老先生的手包,毒品在伤害他身体的同时,也侵蚀了他的精神与灵魂。
之后我开始关注这一类人群,在搜集这类作品素材的过程中,我见到因吸食大烟而杀害亲生父母的儿子,听说了临死前还想要再吸一口香烟的肺癌患者,见过因为喝酒成瘾而导致妻离子散,却始终无法放下酒瓶的成年男子。这些人物如今存在于我不同的作品之中,联通大流量卡在写下他们的故事的同时,我常想万物之主的人类,何以会被这些微小的物品控制到不能自已?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2018 年的冬天,我遇到了美国历史学教授戴维·考特莱特的《上瘾五百年》。
在这本书里,戴维·考特莱特以妙趣横生的语言,将我们可以见到的各类瘾品从出现到快速地传播,到为人们所欲罢不能,再到面对瘾品人类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做了详致的阐述与分析。他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瘾品究竟是如何运用人类自己的贪婪控制了我们自己的,当然他也告诉了我们,要想不为这些瘾品所控制,人类究竟应该怎么办。这大约是近五百年以来,人类首次面对瘾品史做出的冷静与理智的回顾,它客观地分析了瘾品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唤起了人们联通大流量卡对于「瘾」的正确思考。
作为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考特莱特一直专注于对历史的深度发掘与探讨,他的不少著作都是围绕各类历史现象展开的,视角独特,却常能引人深思。
上面是《上瘾五百年》这本书与作者的基本情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详细内容。
接下来,我将通过以下三个要点,来向大家介绍这本书:
第一个要点:世界各地瘾品的汇集与传播;
第二个要点:瘾品,为什么走向全世界;
第三个要点:让世界远离瘾品之毒。
先来看第一点:世界各地瘾品的汇集与传播。
目前世界各地可见的瘾品多得不计其数,作者大约列举了其间十几种常见的种类,这里我们仅对作者重点介绍的几大类作说明。
我们先来说说酒。在这里,酒被作者分为了联通大流量卡葡萄酒与蒸馏烈酒。
首先来看葡萄酒。
葡萄酒的发源地在今天的亚美尼亚境内。大约公元前 6000 年至 4000 年之间,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学会了栽种酿酒葡萄,到公元前 15 世纪,地中海东部与爱琴海一带的商业葡萄酒产量已具规模。
15 至 16 世纪,随着宗教的传播与战争的扩张,葡萄酒开始进入俄罗斯,亚洲的印度和中国,以及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智利与阿根廷。同一时期,荷兰人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带入他们的殖民地——非洲好望角。
葡萄酒进入美国时间较晚,大约是在 18 世纪的 70 年代,而 19 世纪以后,英国人在全世界扩张殖民统治,其中也包括葡萄酒酿造已经非常成熟的好望角,于是他们便从这里将葡萄酒带向了他们联通大流量卡的另两处殖民统治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从此葡萄栽种技术与葡萄酒酿造技术几乎遍布全球。
接下来我们看烈酒。
烈酒也叫蒸馏烈酒,这项技术最早被古希腊、罗马人掌握,经过阿拉伯人的保存与改良,于公元 11 世纪传到了欧洲,荷兰成为这项新兴产业的生产重镇,而爱尔兰人则于 17 世纪中叶将这项技术带到了俄罗斯,同时随着殖民扩张带向他们的殖民地,从此饮酒风气盛极一时。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烟草的传播。
非洲印第安人一直都有嚼食烟草的习惯。1492 年哥伦布远航队到达非洲时发现了他们的这个习惯,虽然他们把烟草带回了欧洲,但在当时却并没有引起上流社会足够的重视,他们把烟草当作从殖民地带回来的粗俗玩意儿,反而是船上的水手将联通大流量卡烟草带到下层的酒馆甚至妓院以后大受欢迎,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烟草在欧洲一直只停留于社会底层人群间。
1575 年,西班牙人将烟草带到菲律宾,结果在这里赚得盆满钵满。之后中国福建的商人又从菲律宾将烟草带入中国,不久,中国开始流行烟草热了。之后,葡萄牙人将烟草带入西非、印度、爪洼、日本与伊朗,然后呈辐射状开始漫布全世界。到 1620 年,烟草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全球性作物了。
说完烟草,我们再来看咖啡。咖啡也是瘾品,相信现在很多人依然离不了它。
咖啡的发祥地在偏远的埃塞俄比亚,以及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这些地方的人习惯将咖啡作为饮料的时间大约都在 15 世纪,到 16 世纪咖啡几乎遍及中东。通过贸易,17联通大流量卡 世纪初叶,咖啡进入欧洲的威尼斯。
咖啡能够成为全球化作物,全归功于欧洲人。自从 17 世纪欧洲引进咖啡开始,席卷全欧的咖啡馆文化迅速带动了咖啡的销售,至 18 世纪出现暴增。
最早在咖啡上获取暴利的是荷兰人。他们在东印度公司大批采购也门的咖啡,然后转手卖到阿姆斯特丹,高额的利润使得欧洲其他各国也纷纷参与竞争。法国人在圣多米尼克,葡萄牙人在马西,西班牙人在南美,全都开始大量生产咖啡。当然,这些咖啡绝大部分销往美国,虽然咖啡成为了全球性饮品,然而美国人的咖啡消费却始终排在世界前几位。
现在轮到来说鸦片了。
美丽的罂粟花的果实,就是鸦片。它最早起源于何处众说纷纭,戴维·考特莱特以为最有可能的传播路线是大约联通大流量卡公元前 1600 年,居住在瑞士陆岬与其毗邻地区的人在野生的草木植物中发现了鸦片,后来因为贸易往来被传入希腊、克里特岛以及地中海沿岸各地。8 世纪时鸦片由阿拉伯传到了亚洲,尤其在中国得以深入。
西方学者认为东方人的体质加上气候,容易「困倦」,而鸦片具有提神效果,所以在东方,尤其是中国,鸦片才得以大面积传播。19 世纪 30 年代,鸦片的食用几乎遍布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到了 20 世纪初,在中国几乎连农民都吸食鸦片了。
除了鸦片,亚洲最风靡的另一类精神麻痹类瘾品还有大麻。
大麻原产于亚洲,因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所以极易被广泛种植。中国、印度均在很早以前就有大麻的种植与使用,而至于什么时候被欧洲普遍联通大流量卡使用却没有确切的时间可考,按民间传说,大麻是在公元 6 世纪,由一位印度朝圣者带来的。在此期间,阿拉伯贸易商人已经把大麻一路传播到非洲东海岸,再由此传到非洲大陆的中部与南部地区。与其他瘾品相反,大麻是由先亚、非大面积普及以后,才于 1492 年由哥伦布带入了欧洲。
大麻一直属于低消费人群的瘾品,在法国人与英国人将大麻带向殖民地以后,大量的奴工又将大麻带入巴西,在那里大面积种植,成为穷人的「鸦片」。19 世纪 20 年代以后,由于移民的原因,大麻跟随着一批雇佣工来到加勒比海,并在此形成了犹如鸦片在中国一般的祸害。
最后我们来说古柯叶。
古柯叶中主要的生物碱成分就是可卡因。
古印第安人嚼食古柯叶的习惯可以联通大流量卡上溯到公元前 3000 年,他们最早发现了这种植物的提神与医疗功能。但由于古柯叶无法进行长途海运,所以一直未能进入欧洲。直到 1860 年,一位叫作阿尔由特·尼曼的德国人提出从古柯叶中萃取可卡因的设想,这一设想于第二年由德国默克制药公司试验成功,从此引发了一场古柯淘金热,并于 20 世纪开始形成全球大规模种植。
到了 20 世纪初,可卡因市场热闹到快要爆炸的程度,带来可卡因价格极度下跌。可卡因制造商都在购买东印度的高成分古柯叶,这使得全世界古柯叶供应量大增,而制造业的扩增,把原来稀罕昂贵的可卡因变成了普通的东西,销售价大跌。
廉价可卡因助长了一股瘾品流行的扩散,最初是在美国,之后加拿大与欧洲开始相联通大流量卡继出现可卡因滥用的显示报告,由于深受其害,政府不得不加以干预,到 20 世纪 20 年代可卡因的滥用情况稍有平息,但半个世纪之后,随着深受可卡因之害的那一代人去世,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可卡因再度流行,印第斯山地区的古柯叶生产迅速扩大,可卡因被走私到西欧,一小部分流入东亚,绝大部分留在了南美洲。
瘾品在全世界的涌现,就像是一个不断外扩的连续体,服食的习惯从地方开始,逐渐发展到区域、半球,以至全世界。
讲完了世界各地瘾品的出现与传播,接下来我们来讲第二部分,瘾品,为什么走向全世界。
前面我们看到,这些瘾品在全球的普及,大多都是先从西方社会被广泛使用以后,才开始变成全球性作物的。但却没有一种作物联通大流量卡是一出现就立即成为热销货的。
每一种瘾品在最初都是因为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被重视的。
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医生尼古拉斯·莫纳德斯在 1571 年最先指出,烟草可以治疗各种不同的创伤、溃疡、疼痛。他的观点很快为医学界关注,从此医生们纷纷研究烟草的使用方法,烟草也开始受到注视。
而酒则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医药之一。公元前 1500 年,就有用酒冲药的做法,17 世纪以前,蒸馏酒全都是在药铺有售的,白兰地在当时的别称是「生命之水」,几乎是没有什么病不能治的。直到 18 至 19 世纪,人们还都将酒当作急救的兴奋剂。澳大利亚医生朱利叶斯·伯恩卡斯尔就说过:「足量的酒精是对付蛇咬中毒最佳的特效药,它能克服心脏麻痹的联通大流量卡状态,迫使心脏迅速恢复自然跳动。」
到了 19 世纪,医学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将吗啡与可卡因等影响精神状态的生物碱分离成功用于医疗,并且出现了安非他明这种能刺激交感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虽然后来它是冰毒最主要的成份,但是在当时还只是被用于治疗感冒或者对付疲劳、发作性嗜睡与肥胖等症状。
但是,这些具有药效的大众消耗品,很快摇身一变,就成为各种影响人类精神状态的瘾品了。
那么人们究竟是如何依赖上瘾品的呢?
凡是具有刺激神经效果的药品,只要养成了服食的习惯,就会成为瘾品。首先要肯定,瘾品大多属于危险物品。它们都是有毒的,是植物为了防卫草食动物进化生成的生物碱,被服食之后会使人眩晕、辨别不清方向,或者产生幻联通大流量卡觉。但是,心理学家以为,人类与生俱来拥有一种想要转换自己正常意识的冲动,比如小孩子总是喜欢不停地旋转直到把自己转晕为止,这是人类意识中固有的一种欲望。借瘾品来转换精神状态就是一种快捷的手段,它们最易帮助人们消除自我意识,可以在麻痹神经的一段时间里令人暂时逃离难堪与痛苦的处境,拥有一时的幸福感。
关于人们不由自主地服食瘾品的根本原因,本书的作者以为首先是接触到瘾品的可能性,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德国,医生染上毒瘾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出了一百倍。曾任美国毒品管理局局长的安斯林说过,只要有机会接触到毒品,人们就总是想要试一下,这是躲不掉的。而医生与护士较其他行业的人,更容易接触到瘾品,也就更大机率会染上毒瘾。联通大流量卡
其次是地方文化的影响。比方说,假如一个地方以为,喝酒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那么酗酒在这一地区就会自然成风。以爱尔兰人为例,他们的酗酒案就相当普遍,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醉酒本身是一个可以被容忍的行为。
另一个原因是个人价值观。上瘾者大都渴望能安然沉湎于一种把一切人生难题的意识都泯除在短暂的快感里。他们大都是一群个人能力不济或误入歧途的人,因为这一类人想要转换精神状态的欲望比生活状态良好的人更为强烈。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哪个地方的瘾品种植量大,哪个地区的人最易染上此类瘾品的毒瘾。比如 19 世纪的伊朗是鸦片种植大国,他们国家吸食鸦片的人数居然高达 280 万。
既然瘾品有毒,为什么联通大流量卡还会长盛五百年呢?
是的,虽然医生一再强调瘾品是危险物质,但这却并非唯一的立场。谋求利润的药商、资本家甚至包括执政者早已发现了瘾品是诱人的商品,会产生丰厚的经济来源。
推动这些药品成为瘾品的第一推手是制药商。他们一面大肆宣扬这些药品的副作用其实根本没有医生说的那么严重,一方面加大广告,夸大宣传这些药品的医疗效果,而那些良心坏掉的药剂师也会偷偷地把这些药卖给已经明显上瘾的人,面对那些成瘾,花大把钱来买药的人,一位纽约的药剂师就曾说过,除非药管局在药店的门口挂上「只有贪婪作恶的药剂师才会卖吗啡或可卡因给你,本店不售。」,否则面对营收损失,他们也无法做到行业自律。
那么政府与药管局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呢?
瘾品联通大流量卡可以为政府带来颇高的财政收益。
首先是高额的税收。瘾品税收花样是很多的。除了进口关税外,农民种植鸦片要交税,酿造烈酒的从业者要交税,就连买咖啡的人都要交税,1783 年,英国政府发现专卖瘾品的贸易渐增,还增加了印花税。
除了高额的税收,执政者为了从精神刺激瘾品的商业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还会诉诸垄断等策略。以鸦片为例,执政者把鸦片专卖权卖给出价最高的商团,光靠拍卖鸦片专卖权他们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坐收厚利。历史学家指出,19 世纪的新加坡,等于是靠抽食鸦片的华人苦工在赡养,政府总收入一半来自鸦片。这样的瘾品收入自然是令执政方欲罢不能的。
上有执政者的默许,中间有商业集团为谋取暴力而不择手段的推动,下有人们对联通大流量卡瘾品无法拒绝的依赖,五百年间,瘾品大行其道。
现在我们来讲第三个问题,让世界远离瘾品之毒。
无论如何,瘾品都是一种危害品。
所有的瘾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会影响人们的中间边缘多巴胺系统,这个系统主导着我们大脑对于事物的判断力,我们平时决定做一件事或不做一件事,都是由这里发号指令的。瘾品会刺激它在未做出判断以前就发出指令,而这指令常常是混乱错误的。即使是咖啡这样麻醉力轻微的瘾品,也能通过这个系统令人兴奋起来,但至少不会引来警察,也未见其危及生命或与重大疾病有关。
而含酒精的瘾品就不一样了。20 世纪 50 年代,有人做过评估,按各种瘾品在服食期间产生的情绪依赖、生理依赖与生理健康恶化、反社会行为以及联通大流量卡戒除期间产生反社行为的状态计分,结果得分最高的是酒精类。酒精致醉是一种快感与幻想症状的混合,可能导致遐想、暴怒、丧失责任感甚至胡作非为的行为。而喝酒死于意外的比例也远远高于不喝酒的人群。
而烟草虽然不似酒精那么易醉,却在很早就被认定为是最易上瘾且对健康毫无益处的,早在肺癌研究出现以前,人们就已经发现烟草会提高死亡率、损害视力并且使上瘾者越变越凶。
至于鸦片与可卡因之类的强度麻痹效果的瘾品,至少在中国人来说,不需要外人教训就已经知道其问题的严重性。吸食者不仅浪掷光阴,耗损健康,而且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动摇国本。沉湎于其中的人会变得意志消沉,健康严重受损,而因为吸食毒品引发的社会犯罪更是一个大问题。
那么联通大流量卡,面对瘾品的毒害,人类究竟做了什么呢?
近代精神刺激类药品突然快速地行销全世界,说到底是符合有钱有权者的利益的。欧洲人如果没有大规模地种植瘾品作物、生产烈酒,就不可能把势力扩张得那么快。美国需要烟草经营为独立战争筹措资金,帝国主义靠鸦片壮大在亚洲的势力,除此之外,瘾品的生产与买卖还在其他更多的地方塑造着近代世界,并影响着全世界的权力结构。瘾品可以赚钱,而钱可以带来权力。虽然这期间也一直都有反对的意见,但是瘾品的经营似乎对于西方社会一直都不可或缺。
直到 19 世纪末与 20 世纪初,政治上的权势阶级对于瘾品逐渐扩大交易带来的后果有了不同的看法,有更多的人开始赞成将非医疗的贩卖视作犯罪行为。
这些赞成联通大流量卡意见源于五项基本的顾虑。
首先当然是考虑到食用者的身心健康。喝酒过多的不良后果,烟草致癌的研究报告,服食可卡因与鸦片造成的危害都让各个国家开始出台对瘾品的不同限制与规定。
其次是考虑到非医疗性瘾品的使用常常会引发犯罪暴行。1936 年墨西哥的一家报纸上就报道「许多流血罪行都是在大麻的病态影响之下犯下的。」加拿大、牙买加、美国都有同样的报道,受到指控的瘾品还有烈酒、海洛因、可卡因以及安他非明。
另一个赞同将瘾品的非医疗贩卖视作犯罪行为的声音来自于宗教。一些致幻瘾品虽然是许多部落固有的,却并不被世界主流的宗教所接受。天主教的教义问册、佛教的戒律以及其他道德戒条都一致谴责滥用瘾品的行为,他们以为瘾品是假宗联通大流量卡教,是化学偶像,会分散信仰者的心神,把他们带上自毁之路。
还有一个赞同将瘾品的非医疗贩卖视作犯罪行为的原因,是瘾品被认作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物品,尤其令人们对未来感到担忧。如印第安人反对烈酒交易,是由于担心会造成有朝一日可能会集体灭亡;日本反对烟草是担心烟草种植会排挤到谷物的生长;20 世纪 80 年代,伊朗指控美国以及苏联等国家「阴谋在伊朗境内散布海洛因」,也是担心会受到侵略,毕竟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奴役、侵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确是以毒品输入的形式打前战的。
19 世纪末期开始,反对瘾品的毒害的行动一直在继续。
在反对瘾品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之下,19 世纪末期,权势阶级开始倾向于对瘾品进行管控与联通大流量卡禁止,但管理禁止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动向,即使是在执行上有缓慢或不彻底,但却是历史上一次少见的大逆转,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是中国因禁烟而引起的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大热潮。
19 世纪末期的中国,国内生产的鸦片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外来的鸦片是外夷霸权的象征。1907 年,英国与中国达成协议,以每年减少 10% 的速率降低鸦片在中国的外销,中国也以同样的速率消除境内的鸦片。但中国政府的禁烟刚有举动,1912 年清政府便瓦解,军阀混战期间,日本毒品买卖的生意再次做到了中国,虽然中国政府 20 世纪 20 年代至 20 世纪 30 年代也断断续续地发起过反抽鸦片的运动,但收效都不大,直到 1949 年联通大流量卡以后,中国共产党才真正解决了鸦片的问题,但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缅甸越界的毒品走私再度活跃,中国境内也零星地出现鸦片种植,这都说明鸦片仍未彻底消失。
与鸦片在中国的管理相似,其他瘾品也存在着禁止——反弹——再禁止——再反弹的现象。比如苏联共产党曾于 1917 年执政时严令禁酒,终止了一切酒精饮料的贩卖,但也只维持了十年,20 世纪 20 年代晚期,烈酒零售中心慢慢恢复。俄国人好酒,纵然是警察、监狱也没有办法阻止。
而香烟遭到的围剿已刻不容缓。自从医学证明香烟可以致癌以来,英、美就禁止了室内的吸烟行为,其他国家也先后采取了不同的限制规定。然而尽管如此,香烟在 20 世纪下半期的西方依然极为普联通大流量卡遍。大量吸烟已经麻木了集体的危机意识,就连本该以健康为念的医生都在抽,一般大众又怎会相信抽烟真的有害健康?
无论如何,政治人物已经认识到精神刺激品可能带来的危害。美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了对抗瘾品的大战,联邦德国先后在 1971 年和 1981 年强化麻醉品方面的规定,委内瑞拉除了采取与联邦德国相同的做法以外,还增加了一条:「售卖瘾品给未成年者,刑期要延长三分之一。」
瘾品的管禁是一个历史性的大问题,需要漫长的过程。而分析全球瘾品之所以暴增,是因为追求获利最大化的欲望一直在推动着它。若要控制这种暴增,本书的作者以为,就不免要限制商业与获利,方法就是制定管理法规与条约,而眼前最该做的就是调联通大流量卡整整个管制系统,排除可能随之而来的更坏的影响,弥补其中最明显的缺口。而要弥补这些缺口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用作者的话来说,《创世纪》早已告诉了我们,亚当与夏娃在原始的伊甸园里就不曾言听计从。处在现代乐园里的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恐怕就更难了。
然而话虽如此,但人类作为万物之主,还是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能让自己的意志受控于瘾品。尤其是年轻的朋友,更应该了解「瘾」对于生命摧残的不可恢复性。过度地沉湎于有害的瘾品之中,不仅会损害我们的健康,也会伤害那些深爱着我们的家人,如同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一样,有的妻离子散,有的生不如死,值得每一个人引以为戒。
愿生命健康,愿人生幸福。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5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