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速报的四个要素(一分钟内覆盖上亿用户!来看地震速报是如何“炼”成的?)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这是记者打开

“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微博后

随机看到的一条地震快讯

相信类似的快讯

各位也会经常看到

想不想知道这种快到飞起的地震快讯

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5月23日至24日,全国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功夫不负有心人,记者终于在会上打听到了一系列地震速报背后的秘密。

地震速报是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测定地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和强度,以便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因此地震速报工作常被喻为“抗震救灾的发令枪”。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台网监控区

既然地震速报如此重要,承担全国地震监测、地震中短期预测、地震预警速报和地震应急响应等业务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自然不敢怠慢。

这些年,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广电大流量卡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其他区域都布有地震台站,24小时密切观测全国和全世界的地震活动。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速报预警区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和市县三级地震感知网络,基本实现了地震监测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形成了与我国震情和国情基本适应的监测能力,为地震预报、震灾预防、应急响应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这些数据汇集到台网中心,成为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的重要信息源泉。

“中国地震局自主开发了由产出系统、综合触发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和参数发布系统组成的自动速报系统。建立了自动、初报和正式报三级地震速报体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陈华静说道。

截止2018年全国地震监测台网台站布局图(超广电大流量卡过1300个)

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可自动编写地震速报新闻稿,并自动发布。速报信息通过各平台向公众快速发布,1分钟内自动覆盖上亿用户。整个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不需人工操作。

陈华静表示,目前我国的地震监测能力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达到2.5级,在人口密集城市达到1.5级,实现了国内地震2分钟左右的自动速报、10分钟左右的正式速报,国(境)外5.0级以上地震速报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除了地震速报,在震后还可以及时产出预估地震动图、震源机制、余震分布、余震精定位、仪器烈度分布等多种监测台网应急产品,为应急指挥、强余震趋势判断提供科学支撑。

地震速报员工作现场

地震速报员在分析地震

为了提升地震预警速报能力,2012广电大流量卡年以来,中国地震局先后在福建、首都圈、兰州和川滇交界地区建成预警示范系统,并在福建晋江建成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示范区。在2018年2月的台湾花莲5.5级震群、11月的台湾海峡6.2级地震和12月的四川兴文5.7级地震中,各地预警示范台网整体功能均得到了实际地震预警实践检验,有力支援了政府抗震应急决策,稳定了群众生活和社会生产秩序。

陈华静透露,目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正在开展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全国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和华北、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新疆天山中段以及拉萨周边地区5个重点地区的地震预警能力,提供全国范围内仪器地震烈度速报和重点地区秒级地震预警服务。

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广电大流量卡时,震后5-10秒发出预警,2-5分钟给出城市烈度速报结果,15分钟内给出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图,30分钟开始持续给出灾区范围、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灾情评估结果,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速报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53349.html

(0)
sunyaqunsunyaqun
上一篇 2024年6月18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