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扎根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不得不在政策的大起大落中,冷眼看行业;在资本的风起云涌中,预判格局走向;在专家的慷慨激辩中,凝练自身观点。
而这个行业依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以点评的形式与各位做一个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1、原文:全球零部件巨头加速中国布局 电动智能市场将再次沦陷?
据悉,继我国传统汽车领域后,外资零部件企业又开始了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入侵”。近两年,外国零部件巨头纷纷展开了针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布局,仅2017年就有多家外资品牌在中国新建或者合资项目
点评:
电动汽车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冲击是颠覆性的,相信这个结论不会有太多反对者。
而在广电大流量卡笔者看来,电动汽车要想颠覆传统车,必须要经历“能用”到“可用”最后到“好用”的环节。顾名思义,“能用”是指电动车能安全上路;“可用”则是拥有比肩传统车的性能;而“好用”则是基于电动化的智能系统大规模应用,在出行上替代传统车。
目前的电动车发展就处于“能用”到“可用”之间,在这个时间段,电动车的核心竞争力是三大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而出于国家在这个阶段对新能源的政策保护,国外企业只能对中国这个最大市场空流口水。
随着国家逐渐放开对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护,在进军“好用”环节,围绕“智能”打造的供应链体系将成为汽车核心竞争力。面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国外企业焉能不动心?
不过相比于传统零部件,国内的智广电大流量卡能化程度虽然滞后,但还并没有到不可弥补的程度。这也是笔者眼中弯道超车的唯一契机。
2、原文:那些从特斯拉离职的高管都去了哪?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3月至今,特斯拉已经流失了超20名高管,他们的职责涵盖包括金融、生产、销售、财务、通信以及算法开发在内的多个领域。
点评:
说句心里话,20位高管离职真的一点都不多。只是搁在风口浪尖的特斯拉上,算是凑了个热闹,想想从阿里巴巴走出来的富翁,或是宝马、大众走出来的顶级工程师,特斯拉20位离职高管真的太少太少了。
记得一位投资者说过,他最中意的投资对象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与生俱来就拥有无尽人脉的人,其中原因这里不做赘述;另一种就是离职的企业高管,他们在各自领域做广电大流量卡到了极致,而原公司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桎梏。当然,这里所谓的桎梏并不是指原公司就差了,而是做到这个层次的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再回过头来看特斯拉的高管离职,笔者个人觉得并不是说特斯拉压力大或者隐患多,而是这些人很难在特斯拉里去实现自我价值了,他们不离职,都没人在意他们叫什么。而换个工作,也许还是高管,但其核心程度必然更进一步。
3、原文:第四季度冲量期间 磷酸铁锂材料为何提前“入冬”?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国内正极材料产量59430吨,同比增长21.4%,环比增长5.9%。其中,磷酸铁锂材料产量同比下滑12%,环比下滑7%,市场总体呈广电大流量卡现下滑趋势,预计第四季度磷酸铁锂材料的产量将继续下滑。
点评:
磷酸铁锂进入冬天,笔者一点都不意外。看看磷酸铁锂的下游市场,就一目了然了。
笔者一直认为磷酸铁锂的优势战场只有两个领域,一是功率型的48V启停系统,目前的量还很小,暂且不做赘述。二是能量型的客车领域,这也是目前磷酸铁锂最大的市场,而在乘用车这一块,三元体系的主导地位基本已经尘埃落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客车领域,电动客车其实也很尴尬。首先是补贴一退再退,压缩了电动客车的利润空间;其次是囿于技术,除了公交领域,电动客车一直无法开拓出新市场,而渗透率高达80%的公交,已然趋于饱和。巧的是,国家对燃料电池的大力扶持也是从公交开始,这意味着在公交领广电大流量卡域刚刚替代传统客车的电动客车,已经面临着被燃料电池替代的风险。
既然市场在被蚕食,那作为供应链上游的磷酸铁锂大幅减产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不过业内也有另一种言论:随着钴、镍等稀有金属价格疯长,会不会有一天,磷酸铁锂将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而那时,铁锂将结束这场冬眠,焕发出第二春。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52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