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是什么(魅力非遗——达斡尔族哈尼卡)

达斡尔族哈尼卡

哈尼卡,也有称之为“阿涅哈”或“阿涅卡”的,在达斡尔语中“眼仁”一词与纸偶的名词一样,都称之为“哈尼卡”。哈尼卡是达斡尔族小女孩喜爱的玩具纸偶,它由剪纸的人物头形和圆锥形的人身组合而成,从几厘米到20厘米高不等,人偶们由一个家庭的不同成员组成,穿着各式各样的达斡尔族传统服装,头饰、服饰都由颜色各异的剪纸拼粘而成。据传说,在每个人的眼仁中都有一个小人形,没有“它”人就什么也看不见,“哈尼卡”在这里是一种借用词语,意为“眼仁”那样小的人形。

哈尼卡一般是由妇女们制作,专为儿童们游戏所用,它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这种玩具的玩法简单说就是过家家,孩子们通过大人的指点,依据对日常生活的感受移动大流量卡,复演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她们用哈尼卡做狩猎、订亲、婚宴、过年、串门、采集、打鱼、舞蹈、购物等游戏场面,能连续玩上好几个小时。

哈尼卡的历史渊源

在纸张传入之前,达斡尔族已有剪花、剪桦树皮及皮偶艺术形式存在,而皮偶艺术在达斡尔族中出现的较早,是伴随着萨满教文化而兴起的造型艺术形式,当时被称为“皮偶神”。皮偶神的制作为后来的纸偶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清代由于纸张的传入,汉族开始迁入达斡尔族地区,带来了内地的各种民间文化,扎纸艺术的传入就促进了达斡尔纸偶艺术的进步发展。

哈尼卡的制作方法

哈尼卡的材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纸制作,一种为纸、布、蛋壳相结合制作。纯粹用纸制作分为素、彩两种样式,素即为移动大流量卡白纸剪影的头饰、面孔、不给上色。彩即为彩纸贴绘,绘有五官和头饰,还要加上交叉在胸前的双臂,身上可用色彩纸剪纸的腰带、坎肩等配件。

制作”哈尼卡”时,先用一张白纸对折剪出对称的各种人物”哈尼卡”头形。头形剪出后,把它用浆糊贴在一根小细棍上。其身体部分是用红、黄、绿等各色彩纸做的圆锥形,把贴有剪纸头形的小细棍插进圆锥形身体的上部,”哈尼卡”便成形了。 

再根据男女老幼不同的”哈尼卡”,给它配上各种彩纸剪制出的长短衣袍、坎肩、马褂,在领口、大襟、下摆、袖口处,配贴各色装饰花边;还为男性”哈尼卡”戴上礼帽、腰带等。

有人把哈尼卡称作达斡尔女孩子的“芭比娃娃”,也有人把它称作是“中国的芭比娃娃”。近十几年来,作移动大流量卡为达斡尔族民间文化的哈尼卡剪纸艺术,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但是,现在民间哈尼卡剪纸正趋于减少,会剪制哈尼卡的民间艺人也在减少。2007年6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把“哈尼卡”剪纸艺术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传承哈尼卡剪纸艺术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来源:呼伦贝尔市文化馆

编辑:包艳梅

监审:刘贺楠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微信公众号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51846.html

(0)
sunyaqunsunyaqun
上一篇 2024年6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