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遗迹等于收藏了上海曾经的珍贵岁月。在城市发展变化中,不少老建筑,依靠“平移”这个大招,保留下来,并且焕发了新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上海那些移动过的建筑吧!
上海第一个平移的老建筑:外滩天文台
坐落于中山东一路和延安东路口的“外滩天文台”,追溯到130年前,绝对是外滩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1843年以后,黄浦江上往来船只成倍增长。为了方便了解天文水情,1884年9月建成外滩信号台,1908年改建为钢筋水泥塔身。
1923年,这座天文台又制定了附房扩建计划,工程于1926年动工,1927年8月完工。这就是现存的外滩信号台全貌。
1993年,外滩的道路要进行改扩建,而天文台正处于规划后中山东一路中央,为移动大流量卡了保护这座当时已近150岁的国宝级老建筑,相关部门决定将它整体东移动。
当时还没有成熟的老建筑平移技术,天文台一天也只能移动几厘米。即便如此,最后这个重达450吨的天文台还是成功移动了24.5米,而且没有丝毫损坏。
地址:黄浦区中山东二路1号(甲)
现状:暂不对外开放
平移时间:1993年,至今27年
存世220余年的公所门楼:四明公所
人民路上的四明公所门楼,是继外滩天文台之后,上海第二个移动的建筑。
四名公所又叫宁波会馆,是1797年宁波旅沪同乡集资建成的。最早的时候占地达到30多亩。
1959年,四明公所原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公所的红砖门楼,上面刻下定海贺师章书“四明公所”,并立碑说明。
19移动大流量卡98年,因筹建中国人寿大厦,四明公所门楼整体平移了23米,西侧用新设计建造的屏风玻璃跟相接的高楼相隔离。
地址:黄浦区人民路582号
现状:仅存门楼和纪念碑,可参观
平移时间:1998年,至今22年
红色革命圣地的两次平移:刘长胜故居
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愚园路81号“刘长胜故居”也许很多人都去参观过。不过这座建筑原本也不在这里。
2001年,静安规划开发九百城市广场,当时已经有着80多岁的刘长胜故居需要被保护性平移。这个时候建筑平移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采用采用转角平移法,只用了30多个小时就完成了33米的平移。
刘长胜故居的整个平移工程分为两期进行,而二期工程整整让建筑移动了100米。
2004年,移动大流量卡刘长胜故居作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正式对社会开放。
地址:静安区愚园路81号
现状:周二至周日免费对外开放
平移时间:2001年,距今19年
平移和“长高”并行:上海音乐厅
建于1930年的上海音乐厅是全国第一座音乐厅。最早的时候,这里曾是南京大戏院,后来还做过电影院,1959年改为上海音乐厅。
2003年,为了配合延安路高架的拓宽建设,上海音乐厅开始了平移工程。而这次的平移与以往不同的是,上海音乐厅是一边升级改造,一边平移的。
工程过程中,先在原地顶部加高了1.7米,然后开始向南平移,平移66.46米以后,又在新地址上,又往上顶升了1.68米,音乐厅面积足足增加了4倍。
平移期间,上海音乐厅还同时完移动大流量卡成了内部整修,建筑外观未变,内部设施却修缮一新。音乐厅里大理石立柱、汉白玉石阶、罗马式吊灯、镜框式舞台及浮雕装饰都“修旧如旧”。
地址:黄浦区延安东路523号
现状:对外开放,不定期音乐艺术演出
完成平移时间:2003年,距今约17年
中国第一家昆曲传习所重生:瑞华樟园
矗立于曹家渡以西的苏州河畔的瑞华樟园,最早的时候名字很诗意,叫“水云乡”,也叫”小兰亭”,是为了研习和传承昆曲艺术而建的老洋楼。
平移前的老洋房
随着周边“复兴村”旧村改造工程的立项,老洋楼因年久失修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尴尬境地。2008年,为了留住这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决定将老洋楼“平移保护”。
当年7月,老洋楼不仅成功“平移”了95米,同时还顶移动大流量卡升2米,旋转了35度。重生后的老洋楼正式冠名为“瑞华樟园”。
地址:普陀区凯旋北路1555弄66号
现状:餐厅
平移时间:2008年,距今约12年
第一个爬坡升高的历史建筑:查公馆
民立中学校舍楼原本不属于民立中学,而是上海滩的豪宅,而且是两栋。如今所存的一栋,还位移了50多米。
民立中学校舍楼老照片
这是中西合璧的花园洋房:清水红砖墙,人字形屋面,红色平瓦铺盖。正面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巴洛克式山墙、欧式外廊;北立面则有江南水乡建筑的特色。
2010年2月,因地铁13号线以及大中里(今兴业太古汇)项目的规划建造,这栋近百年历史,面积1780㎡的大宅整体东南方向整体平移了57.6米,同时还升高了0.4米。这也移动大流量卡是上海第一例采用爬坡升高的建筑物平移。
平移后的大宅由兴业太古汇项目方修缮维护,修缮后被重新命名为“查公馆”。内部“修旧如旧”,花砖地板,老式的电梯,红木大门和楼梯,都一如百年前的模样。
地址:静安区威海路420号
现状:不定期举办各类展览
平移时间:2010年,距今约10年
大楼平移:大洋房
浦东东方路有个叫大洋房的假四层(三层+阁楼)老建筑,名为“上海市江海北关验货场办公楼”。1906年,因为通商货物多,为了对检验工作进行管理而建成的,如今大洋房已经110多岁。
2010年,为了配合世博配套工程、浦东滨江大道的建设,这栋104岁的浦东大洋房开始了“平移”历程。
因大洋房二三楼内部几乎没有支撑墙(内部是木隔移动大流量卡假墙,不是砖墙),而一楼的房间纵向墙体又不在一条直线上,结构出乎意料的脆弱。为加固而交错架设的钢桁架让大楼看上去犹如一座盘丝洞。五花大绑后的建筑推进力仍然很难平衡。
大洋房的平移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向南平移36.1米,第二阶段再向东平移3米,并整体顶升0.9米。虽然这时候的建筑平移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大洋房当时平均每天只能移动4米左右。
地址:浦东新区东方路9号
现状:办公楼,不对外开放
平移时间:2010年,距今约10年
上海最大老建筑平移工程:梅林正广和大楼
1935年,原英商正广和集资建造了正广和大楼。这栋6层,总面积达到7000㎡的庞然大物,据说当时总共花费了1.5万两白银,主要作为公司的汽水移动大流量卡仓库使用(1996年被改造为梅林正广和集团办公大楼)。
1999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2010年左右,大楼所处的地块面临整体开发,而正广和大楼正处在地块中央位置,一度成为地块开发的一大难题。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讨论,最终还是决定将将老建筑保护性平移至济宁路路口。
2014年11月,这栋建筑启用了了近30台200吨的平移千斤顶,最终顺利平移了38米。
地址:杨浦区通北路400号
现状:办公楼,不对外开放
平移时间:2014年,距今约6年
除了以上提到的老建筑,还有启秀实验中学东楼洋房2014年平移了49米,上海百年民居沈宅2016平移了100米,虹口区海南路84号百年老建筑2018年完成了平移旋转平移移动大流量卡的复杂移位……这些先人珍贵的留存,不仅让城市充满土地的厚载感和文脉传承,也会给后人留下追溯历史的永恒记忆。
资料:市文旅局
编辑:韩冰融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4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