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与他创作的大型雕塑作品《倾斜弧形》(Tilted Arc),1988年
“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近年来在网络上盛行。该观念源自艺术领域,简而言之就是在无法接受某些言行时而进行的抵制行为。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了解为什么艺术会(被)取消。
第九届莫斯科当代艺术双年展的原定场馆——新特列季亚科夫画廊2022年11月,俄罗斯文化部在开幕三天前取消了原定于在新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开幕的第九届莫斯科当代艺术双年展。这一决定并不令人意外——自2022年初俄乌战争以来,该部门已禁止数十场当代艺术展览,甚至还设立了“不受欢迎”艺术家的黑名单。
对此,其他国家联通大流量卡也开始进行“反向制裁”,对俄罗斯艺术界展开封杀,可谓近年来“取消文化”在欧美社会盛行的一大体现。除政治因素外,在现当代艺术中,还有许多作品与展览因各类理由或被动或主动地取消。
理查德·塞拉《倾斜弧形》,耐候钢,365.7×3657.6×30.45cm,1981-1989年 01被动“取消”如果办公楼前突然多出一座遮挡视线的大型雕塑,你是否会感到困惑甚至不爽?1981年,在纽约政府大楼工作的员工就遇到过这样的麻烦。坐落于政府大楼外联邦广场上的《倾斜弧形》(Tilted Arc)是极简主义雕塑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在委托下创作的大型公共雕塑,旨在引导观众对熟悉的日常地点进行重新定联通大流量卡位与思考。
理查德·塞拉《倾斜弧形》,耐候钢,365.7×3657.6×30.45cm,1981-1989年
约3.5米高、36.5米长、以耐候钢制成的它,是一条稍向一侧倾斜的微妙弧线。它曾以为这座广场将会是永远的家,不幸的是,大家并没有为其到来做好准备。政府大楼里的员工都说它丑陋、压抑且将会成为“涂鸦捕手”。理查德·塞拉《倾斜弧形》,耐候钢,365.7×3657.6×30.45cm,1981-1989年在收到公众的反对声与请愿书后,审判团决定移除《倾斜弧形》。这场持续了八年的闹剧最终在1989年落幕,该雕塑被切成三部分并被粗暴地拖到布鲁克林的一个废弃停车场。塞拉无奈地说:“当这件特定场域作品被视联通大流量卡为可移动的装置时,它已经成为了一件与其初衷背道而驰的、迎合市场的产品。”
《倾斜弧形》即将被拆除,1989年 《倾斜弧形》被拆除后,1989年艺术家的宣言固然重要,但群众的声音也需要被倾听。或许在日复一日通勤的路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心情去思考“形而上”的论题。虽然雕塑已被“取消”,它留下的思想痕迹却历久弥新——艺术家与公众之间对于公共艺术的看法与理解的差异性。
纽约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空间在1985年举办展览“After Tilted Arc”,其中一幅参展作品通过虚构手法描绘了《倾斜弧形》被移除后所设立的纪念装置。活着的人或许还能据理力争,可已身陨联通大流量卡的人却无法为自己被“取消”的作品发声。1989年,已故摄影艺术家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在华盛顿特区科克伦美术馆的回顾展因馆方所受政治压力而被取消。该展原计划呈现梅普尔索普的150多幅作品,其中有许多以黑人、易装癖、健美女士等少数群体为主角的前卫人体摄影。展览的关闭使全美乃至全世界的支持者哗然。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帕蒂·史密斯》,明胶银盐照片,35.2×34.9cm,1982年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安迪·沃霍尔》,明胶银盐照片,35.6×35.6cm,1986年
虽然逝去的梅普尔索普本人不能再当面与馆方对峙,但其精神却与支持者们同在。闭展消息一出,抗议示威者将梅联通大流量卡普尔索普的代表作之一——《自画像》投影在科克伦美术馆的外墙上。幻影中,他直视前方,仿佛在质问、控诉,又好似在嘲讽、藐视。
1989年,抗议示威者将梅普尔索普的作品《自画像》投影在科克伦美术馆外墙上。当一个艺术机构失去担当、无法支持维护其出展艺术家时,那便注定了它无法挽回的命运。科克伦美术馆的名声因这次“取消”事件而一落千丈,最终在2014年以解体的方式惨淡收尾。令人唏嘘,却不意外,只因一切都有迹可循。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丽莎·里昂》,明胶银盐照片,48.7×38.7cm,1982年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肯与泰勒》,明胶银盐照片,59.4×50.2cm,1985年许多艺术家会用作品致敬或批判历史,但联通大流量卡如果将过于残忍的历史重现,那可能会面临被“取消”的风险。2014年,南非导演及艺术家布雷特·贝利(Brett Bailey)制作的“Exhibit B”展览追溯了19-20世纪欧洲国家的殖民历史与极端种族主义,旨在揭露西方人奴役并虐待非洲人的丑陋过往。贝利大胆利用黑人表演者来重现“人类动物园”式的情境,希望能使观众反思历史。可惜弄巧成拙,“Exhibit B”被反种族主义组织宣判为“一场种族主义式的展览”。 “Exhibit B”展览中的“人类动物园”装置,此场景中的红色告示牌上写着“黑人已经被喂饱了”,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2014年“Exhibit B”展览中的“人类动物园”装置,此场景还原了一位法国联通大流量卡殖民军官的描述——他将黑人女性锁在床上,命令她用身体换取食物,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2014年反种族主义组织就“抵制人类动物园”对馆方巴比肯艺术中心发起请愿书,其中列出的反对意见包括该展览对表演者的剥削以及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景象的再创造。贝利本人回应并说明“Exhibit B”的意图绝不是仇恨、恐惧或偏见,而是关于爱、尊重和愤怒。但显然,群众并不买账。在展览开幕当晚,超过150名抗议者聚集在巴比肯艺术中心入口外的一条隧道中进行游行示威。最终,“Exhibit B”被全面取消。 “Exhbit B”展览开幕当天,示威者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门口进行抗议游行。当人类自身成为艺术的媒介或形式时,观众会更加感同联通大流量卡身受。但是,这种代入感于艺术家和作品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刺伤自己。有些作品能让观众直面历史并反思,可一旦把握不好度,就会戳人伤口、揭人伤疤。
丹尼尔·布伦《绘画–雕塑》(Peinture-Sculpture),特定场域装置,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1971年如果让你做选择,是选作品被共同参展的艺术家吐槽碍事,还是选作品被其他作品遮挡?在1971年举办的最后一届“古根海姆国际展”上就发生了这样戏剧性的一幕。
艺术家丹·弗莱文(Dan Flavin)和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带领共同参展的其他艺术家联合抗议,他们声称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的作品——一条从天花板向联通大流量卡下延伸至地面的悬挂式条纹幕布遮挡了建筑空间内的光线与视线,会干扰观众对建筑空间本身以及其它参展作品的看法。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布伦的特定场域装置作品《绘画-雕塑》被拆除。
唐纳德·贾徳《未命名》,特定场域装置,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1971年
丹·弗莱文《未命名》,特定场域装置,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1971年
34年后,布伦带着他的个人回顾展“风暴之眼:丹尼尔·布伦的特定场域作品”(The Eye of the Storm:Works in situ by Daniel Buren)又一次回到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他在圆形中庭的同一位置制作了一面镜像装置——《转角》(Around the Corner联通大流量卡),轻描淡写地回应着曾经轰动一时的“取消”事件。
丹尼尔·布伦《玫瑰窗》(The Rose Window),特定场域装置,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05年
丹尼尔·布伦《转角》(Around the Corner),特定场域装置,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05年或许这听起来过于戏剧化了一些——一群艺术家为了展位“大打出手”,可类似的冲突对于群体展览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有最佳呈现而“取消”他人作品,又或是让自己的作品直接“艳压”群芳,这大概也算得上是艺术家们“卷”的一种方式。丹尼尔·布伦《绘画墙》(Wall of Paintings),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05年
02主动“取消”
于艺联通大流量卡术家而言,被动“取消”后的反击远不如掌握自主权。他们为寻求话语权,为反对战争与压迫,也为自由的创作表达,必要时也会主动出击,以“取消”自己的作品或展览为策略来达成目的。
塔基斯《感应雕塑》(Tele-Sculpture),电磁铁、木头、彩绘软木、马达、钢丝,1960年
从博物馆拿走艺术品的人不一定是小偷,还有可能是艺术家本人。1968年,在MoMA举办的一次群展中,希腊动态雕塑艺术家塔基斯(Takis)声称馆方在开展前没有询问他的参展意愿。他将正在参展的已售作品《感应雕塑》带到楼下雕塑花园中并拒绝移动,直到他被允许与馆长交谈。他将此次“取消”行为定义为一项象征性行动,旨在开启艺术家与博物馆高层工作联通大流量卡人员之间的对话。1970年,“艺术工作者联盟”(AWC)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毕加索作品前进行示威活动。
艺术家在被动参展的情况下主动“取消”了自己的作品,这或许有些匪夷所思,却真正为艺术家挣得了对于作品出展环境的决定权。不久后,塔基斯与同伴罗勃·史密森、汉斯·哈克等人联手组建了影响深远的“艺术工作者联盟”(AWC),该组织通过抨击艺术机构的不透明以及博物馆在政治压迫中助纣为虐的行为,有效提升了艺术家的话语权。纽约惠特尼美术馆的莫里斯个人展现场,1970年
观念雕塑家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不仅移除艺术品,还主动取消自己的个人展览。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正处于越战期间,艺术家都在讨联通大流量卡论他们应当扮演什么角色。而此时,莫里斯站了出来,成为席卷纽约艺术界的反战运动领袖。他与“艺术工作者联盟”联合发起大范围的艺术罢工,并要求博物馆和画廊在1970年5月22日关闭一天。 1970年5月22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门前台阶上的“反种族歧视、反战、反压迫”艺术罢工集会。作为表率,莫里斯取消了自己同期在惠特尼美术馆的个人展,并强调:“此时需要将优先事项从个体艺术制作和观看转移到统一艺术行为——反对这个国家不断加剧的种族主义、战争主义与压迫。”
在惠特尼美术馆这种级别的机构举办个人展是无数艺术家梦寐以求的机会,也正因此,莫里斯的“取消”行动举足轻重,成功点燃众人内心为和平发声的激情。
1970年联通大流量卡5月22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门前台阶上的“反种族歧视、反战、反压迫”艺术罢工集会。
虽然有塔基斯和莫里斯这样敢于“取消”艺术并通过“艺术工作者联盟”去改变行业陋习的艺术家,但现实中有更多的无名艺术家迫于生计与威压不敢主动出击。
2001年出版,这本名为《展览被取消的原因》(Why the Exhibit was Canceled)的小册子展示了一位匿名艺术家和一位匿名策展人之间真实而充满压迫感的通信。策展人在展览开幕前夕要求这位艺术家修改展出作品,以便该机构规避政治舆论风险。
临时服务艺术小组(Temporary Services)《展览被取消的原因》(Why the Exhibit was C联通大流量卡anceled),印刷品封面,2001年
诸如此类的事件,许多艺术家都经历过。为了能顺利参展,他们有时甚至不得不将自己的作品改得面目全非。令人欣慰的是,这位匿名艺术家最终勇敢地取消了展览,并因此获得在更多地方参展的机会。这本小册子在独立艺术圈广为流传,鼓舞了一位又一位艺术家主动争取创作的自由度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话语权。
“艺术工作者联盟”(AWC)在现代艺术博物馆游行示威时派发的印刷海报,1969年
无论是被动“取消”还是主动“取消”的艺术,都被赋予了原本涵义以外的又一重象征意义——它们往往代表着与政治、战争、权利、话语权以及自由相关的争议与抗争。
在个人和集体冲突中,艺术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艺术家的意志联通大流量卡。艺术可能会成为斗争过程中的牺牲品,可能会成为被利用的手段,也可能成为矛盾的缓冲带。如果任由创作沦为言不由衷的工具,“艺术”还能称得上是艺术吗?欢迎留言分享。
编辑、文 朱艺蒙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4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