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3月,刘公与焦达峰、孙武、张百祥等人在日本组织成立共进会,“以图在长江流域中部地区进行革命”,并议定以“九角十八星旗”为会旗。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前,刘公等人在湖北策划响应。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刘公与孙武等秘密联络,筹划在两湖“共举义事”。
1911年春夏之交,共进会的第三任会长刘公在武昌正卫街(今武昌区昙华林32号)的公馆里召见了湖北中等工业学堂电机系的赵师梅、赵学诗以及机械系的陈磊三名共进会会员,要求他们按照共进会几位领导人在日本东京研究确定的“九角十八星旗”小图样,秘密放大绘制20面“首义之旗”。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三名同学完成了绘制、放样与剪裁的任务,然后由共进会骨干电信大流量卡邓玉麟在武胜门正街找妥了一家裁缝店,而且每次都是在该店铺打烊后,才秘送两面旗的布料去缝制加工,直到武昌起义前夕,总共缝制完工了6面““九角十八星旗””。
在秘密制旗期间的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两大革命团体在武昌胭脂巷11号召开了起义前的联合大会,会上正式确定了以“九角十八星旗”作为武昌起义时各革命团体统一使用的军旗。
10月10日,武昌起义战斗打响,蔡济民命李次生手举“九角十八星旗”,走在第二十九标第二营进攻督署队伍前面。督署攻克后,李次生举着旗子由千家街向楚望台进发,准备插上蛇山,因山石坚硬,最后将这面“九角十八星旗”插上了湖北省咨议局门首。
11日中午,新成立的鄂军都督府第一次会议上,谋略处正电信大流量卡式确定把“九角十八星旗”作为正式开国后的革命军旗。这时开会的首脑们便派邓玉麟等人,立刻赶到武胜门正街裁缝店取回了最后缝制完工的两面“九角十八星旗”,并于当天一面竖在了武昌江边的汉阳门城楼上,另一面竖在了武昌司门口的蛇山鼓楼上,正式取代了悬挂了267年的清朝黄龙旗。
为什么是“九角十八星旗”?
鸦片战争前,清朝的行政区划分为25个一级行政区,即:直隶、江苏、安徽、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甘肃、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18个行省,以及盛京、吉林、黑龙江、新疆、乌里雅苏台5个将军辖区,青海、西藏2个办事大臣辖区。
1911年辛亥革命前,清朝的行政区划分为27个,除了原来的电信大流量卡18个行省外,增加了台湾、奉天、吉林、黑龙江、新疆共为23个行省,将军辖区剩下乌里雅苏台1个,办事大臣辖区增加了阿尔泰。
在辛亥革命前的宣传中,我们常可以见到“十八省”之说。其渊源是“十八行省”被认为是中国汉族的传统疆域。明朝的疆域大致相当于十八行省的范围。
“十八省”之说是具有强烈的“兴汉灭满”思想,导致一部分革命派认为“满洲非中国之臣民”“非汉族同国之人”,并不把满蒙等少数民族区域当成中国固有的领土,所以在革命后新建国家时可有可无,只在汉族聚居的18个行省建立汉族国家的思想。甚至有人还认为,若满族退守旧地,分割出去,固然国土面积缩小了,但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政治秩序。
1911年武昌起义后的军政府电信大流量卡发出《布告全国电》,文中号召“深望于十八省父老兄弟,戮力共进,相与同仇,还我邦基,雪我国耻……期于直抵黄龙,叙勋痛饮,则我汉族万万世之光荣矣,我十八省父老兄弟其共勉之。”
“九角十八星旗”全称“铁血十八星旗”, 长方形,旗由红黄黑三色组成,红底与黑九角象征“血”与“铁”,即革命须抱铁血主义;黑九角代表《禹贡》中记载的九州。黑九角内外两圈共十八颗圆星,代表关内汉族的十八行省;星呈金黄色,表示与满清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喻意革命必须使用武力,以热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寓意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前途光明。
旗帜上的“星”的数目是十八颗,而不是二十一颗或二十三颗,意味着将东三省、蒙古、新疆等排斥在联邦之外电信大流量卡。在武昌起义以前以及首义成功后的一段时间内,一部分革命党人没有考虑到民族团结和国家领土完整,只想在汉族聚居的18个行省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共进会只以十八星代表这18个行省就不足为怪了。
武昌起义时,革命军还制作了一种太极十八星军旗。旗为正方形,旗中画了一个太极,四周由九颗六角黑星和九颗黄色圆星重叠环绕。六角十八星及其颜色与十八星旗的寓意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只是多了个太极。
辛亥革命期间,各地革命军所用旗帜不尽相同。鄂、湘、赣三省用十八星旗,粤、桂、闽、滇、黔数省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江、浙、皖及各省多用五色旗及白旗。还有惠州陈炯明部所用之井字旗,山西的太极八卦旗,中原革命军的皇汉旗,上海电信大流量卡革命军的九星伴日旗,大汉四川军政府使用的“汉”字旗,安徽安庆“人”字旗,昆明重九起义胜利后使用“中”字旗,旗章各异,颇为复杂。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后,临时参议院在讨论国旗方案时,江苏代表提议用五色旗,湖北代表建议用十八星旗,福建代表提议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章太炎发言说:“现在的中国,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中国人又有喜用五数的传统,故应以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说:“我认为,我们革命者要有继承性,要对得起死去的先烈。所以,我们应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该旗被孙中山称为“汉旗”。章太炎表示坚决不同意:“青天白日旗只是一个会党的旗帜,不能作为一国之旗。”孙中山则坚持己见,表示决不让电信大流量卡步。
临时参议院通过讨论决定将国旗定为有“五族共和”之意的五色旗。当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时,孙中山对此表示异议并据理力争,坚决主张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民国国旗。临时参议院立即对孙中山的提议进行了重新讨论,最终否决了孙中山的意见。之后,正式作出决定:五色旗为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军旗,十八星旗为陆军军旗。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接任临时大总统,临时参议院迁往北京。国旗采纳问题再次引发参议院争议。以蔡元培为代表的革命党议员们,坚持用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湖北省的议员则认为十八星旗与辛亥革命有密切关系,应以此为国旗,以示不忘武昌革命。最后江苏都督程德全提出,五色在中国传统中的五行学说中有所电信大流量卡反映,且与五德等中国文化使用五数的习惯相符合,代表五个民族的五色以缓和种族革命的意义,亦是政治清明的象征。
6月8日,袁世凯公布参议院议折中决案: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作为民国国旗,以十八星旗作为陆军旗,以青天白日红旗作为海军旗。孙中山虽是不以为然,只是众意如此,也莫可奈何。
此后“五色旗”直至1927年的历届北京政府一直都在沿用。
而孙中山为什么如此钟情于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青天白日旗自1905年由兴中会会员陆浩东设计出来后,在国内外影响很大,青天白日旗据说原准备将该旗作为广州起义的军旗,但不幸事泄。起义失败后,陆浩东被捕牺牲,成为“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他设计的青天白日旗,核心理念就是青天白日电信大流量卡。一轮太阳当空正照,意即自由平等之意。太阳四周有12道光芒,象征倡导革命之义党。之所以用12道光芒,代表一天12个时辰、一年12个月,勉励国人时时刻刻奋斗不息。此后同盟会历次反清武装起义均以其为标帜。1907年孙中山还曾为争取此旗为国旗与黄兴发生过激烈的争执,两人争论到几乎决裂。
直到1928年东北张学良易帜,全国统一后,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才遂了孙中山的心愿,正式成为民国的国旗。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4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