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复诊需要重新挂号吗(2天已接诊多例,3幼儿进PICU!医生提醒:千万别吃)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石小宏

近来,连续高温、雨水充沛,野生菌菇生长旺盛,大家切莫随意采食。近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在两天时间内,就已收治3名因食用蘑菇中毒入院的幼儿。患儿均不同程度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凝血功能障碍,一度病情危重。据悉,患儿的家人中,也有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采摘不知名蘑菇食用,同席多人不同程度中毒

家住成都市双流区的李燕(化名)是一名中毒患儿的家长,据她介绍,8月4日中午,她与家人到山上采摘了多支菌柄是白色、伞盖泛灰黄并带有密集白点的野生菌菇回家食用。

随后李燕的儿子开始出现呕吐和头晕的现象,“就像感冒一样大流量卡,我们一开始以为是吹风扇受凉了。”很快她儿子又吐了第二次,这时李燕发现不对劲,怀疑是不是中毒了,并立即赶往医院。

“我也给其他在我们家吃饭的(亲友)打电话,都通知去医院。”李燕说,当天吃饭的一共12人,其中5人出现了中毒症状而入院。对此,医生解释,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也有食用量的差异,可能有的会发生中毒,有的则不会。

医生提醒:警惕“假愈期”,有症状应立即就医

该医院PICU副主任医师任兴琼介绍,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尤其是进入夏秋季节,雨水增多,它们便进入生长旺季。近段时间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正是野生菌类大量繁殖的温床。因此不少人会去野外采食野生菌,或者在市场上购买不明来源的菌菇回家食用。

她提醒,食用大流量卡野生蘑菇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一旦食用了有毒蘑菇,轻则呕吐、腹泻,重则可能发生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任兴琼表示,不同种类的毒菌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超过90%的蘑菇中毒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继而根据蘑菇种类不同,可累及不同器官及系统,表现为急性肝损伤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光过敏皮炎型等类型。

蘑菇引起的中毒严不严重,并不是一开始就能依靠症状来判断的。有些蘑菇导致的中毒初期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并不显得十分严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了一个“假愈期”(患者自觉腹泻症状好转)后,可能症状会突然加重,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大流量卡损伤等问题,病情转为危重甚至死亡。

对蘑菇种类不明确尤其是潜伏期超过6小时的中毒患者,应警惕致死性蘑菇中毒的可能,切不可因为自觉症状不重,发病后症状有好转(假愈期)而延误治疗。此外,通过看颜色、用银器试等辨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都不靠谱。专业上对有毒蘑菇的认定非常复杂,简单的形态学识别错误率较高,往往需要结合毒素测定、基因测序等多种手段加以确认。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吃来源不明、不清楚种类的蘑菇,如果误食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44604.html

(0)
sunyaqunsunyaqun
上一篇 2024年4月25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