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5月22日中午13点零7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老的一生有太多的头衔与荣耀,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工程院院士、最高自然科学者获得者、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等,面对这些荣耀,袁老看得很淡,他说:“我只是一位种一辈子稻谷的农民。”
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祖籍江西九江人,被誉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亲自为他接生。袁隆平的父母是那时的精英,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他本可享受着幸福快乐的童年。但他生不逢时,生逢乱世,从小跟随父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各地求学,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赣州、湖北汉口等地。
他的求学之路也颇有大流量套餐坎坷,读小学期间跟随父母的工作调动而转学,先后在湖南、重庆、湖北等地求学。年纪尚小的他,跟随父母阅尽人生百态,了解各地农村实际情况。有一次,他与母亲去参观园艺场,看到各式各样的植物像毛毯一样铺在地面上,感到很好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农业的“种子”开始在袁隆平心中“发芽”。
袁隆平前20年,按部就班学习与成长,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在1949年,袁隆平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自己儿时的梦想,报考了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学习农作物,从此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他的命运注定与农业联系在一起。
大学期间的他,也曾想通过参军入伍,报效祖国。可是转念一想,此时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更需要经济建设,于是,袁隆平大流量套餐未能入伍,继续学业。
1953年,大学毕业的他,静待国家包分配。他被分配到较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袁隆平深感责任重大,理应为国家做点什么?
袁隆平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将自己生平所学都教给学生。时不时带学生们去农田里搞试验,让他们感受当农民的辛苦。
在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从这时起,袁隆平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一生都在研究大流量套餐。
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发生严重灾荒,人们没有饭吃,吃不饱饭。看到这些农民吃不饱饭,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袁隆平立志让全国人民不饿肚子,有饭吃。
他矢志不渝,不忘初心,坚持了近70年搞水稻研究,直到生命最后的一刻。
他夜以继日搞杂交水稻研究,苦心人天不负,在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他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大流量套餐提高。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大流量套餐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老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过我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讲到禾下乘凉梦时,袁隆平说:“我的梦里,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大粗壮,人可以坐下水稻下乘凉。”
袁老曾经的梦想:让全国人民吃上饱饭,早已实现,他想让全世界人民吃上饭还没实现,而他却走了。袁老的一生,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让老百姓吃上饱饭,并且吃得放心,他做到了极致。
袁隆平说:“人活一世,有许多东西得去坚守。如果一旦浮躁,很容易迷失自我,看不清事物本来的面目。所以有些事情,我们应该学会勇敢地放弃,必要的舍得,反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袁隆平用一生在坚守做杂交水稻研究,他成功了。袁老已大流量套餐逝,先生千古,愿他的光辉照耀着我们秉承袁老遗志,砥砺前行。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3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