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提问箱就像拆盲盒:是暗恋表白、赤裸骚扰、还是现实困扰??
文 | 陈杨 施展
“不太彳亍”是南都周刊的新朋友,它是一个有点丧丧,又有点叛逆的“年轻人”,它寻找最新鲜的事物,也直接了当的提出自己的态度。
它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一切,与所有保持警惕和距离,当然在经过专业主义的审视后,“不太彳亍”也会“很行”。
“不太彳亍”还希望,用这种表面的戏谑和漫不经心,传达一种内核和态度,消解精英主义和一切精英主义带来的偏见。我们的“偏见”在于通过选题和文字风格打破某种壁垒。
8月3号晚上,一个名为“popi”的词条一路从三十几位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的第4位。评论区里有不知情的网友说,“还以为是papi酱呢”。
Pop大流量套餐i这款小众的半匿名社交APP于今年1月10号上线,不少人被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里的“Ask me anything”提问链接吸引而来。
在popi的设计中,提问者以匿名的方式定向提问,而回答者实名(展示昵称)回答,经过回答的问题可以被所有进入用户提问箱的人浏览。
不需要获取通讯录权限、不用提供个人信息,干净简洁的界面和半匿名式的问答让许多人将popi称为自己的“秘密花园”。
3号晚上,popi官方宣布已经停止运营,并接受整改。
原因是平台内容包含违规信息。
废话箱没了,本废物怎么办?
麦子是从今年二月份开始接触popi的。已经回答了1000多条提问的他觉得“popi真的很适合我这种人。”
有时候晚上忙完一大流量套餐天的工作,现实中身边朋友不多的麦子会去翻一翻放在微博置顶位的popi提问链接。
“解答陌生人的问题可以纾解我自己的情绪。有些问题,我对身边人说不出口,也没有机会说。”
“但匿名,我就不需要考虑和他这个人的关系怎样,这可以更集中于问题本身,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麦子觉得这种百无禁忌的回答好像也在塑造自己的三观,想清楚自己从来没想过的问题,让自己活得更明白。
相比于麦子在popi中体验个人成长,popi对KK的意义大多来源于他的粉丝。作为拥有100多万微博粉丝的问答博主,KK一直置顶自己的提问链接,每隔两三天发布提问箱中的问答截图成为他的“一项日常工作”。
一天凌晨,KK收到了一条短短的提问,提问者心情大流量套餐低落,“想要跳楼”的字眼格外醒目。KK吃了一惊,连忙码了八、九倍字数的回答鼓励安慰他,并且在微博微博上发了截图,一直留意着提问箱和评论。
后来,箱子里终于收到了一条提问说“不想了”。那一刻KK一下感觉自己好像“也有点用了。”
KK觉得,在popi中剥去现实生活的种种外衣后,“大部分人只是希望可以有人知道自己的抱怨,能被聆听就好。不要老是教人家做人,大家都不喜欢。可是真的有烦恼的,还是得认真回答。小事就说梗娱乐大家,严肃的事就严肃,就是我的风格。”
而还有更多人,像这款产品的开发者设想的那样,因为兴趣、爱好、个性在popi中交到新朋友。饭圈女孩星星曾经收到过一个提问,提问者的考试成绩不大理想,星星安慰大流量套餐着突然发现提问的是前不久加的一起追星的微博好友,因为正巧看到了星星的提问链接,于是向她发去了匿名倾诉。后来他们还加了微信,成了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时不时会一起聊聊生活上的小事,互相鼓励。
屡禁不止的“匿名恶意”
5月18号,popi官方发了一条微博,“刷着这些人(popi用户)的背后,我有一种史诗感。这是多么壮丽的一幕。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人,通过popi连接在一起。这是互联网最开始的魅力。”
而和互联网连接陌生人的魅力一样历史久远的,是屡禁不止的“匿名恶意”。走进饭圈少女星星提问箱的不仅有未来的朋友,还有暗处的恶语相加。
有一次,星星转发了一条在饭圈与爱豆属性不太相符的微博,本来只是觉得博文有趣的她并没有大流量套餐在意。不久就有人就顺着她置顶在微博的提问链接向她发送了低俗不雅的言语。
一向自诩理智冷静的星星气不打一处来,编辑好了一长串文字反驳和发泄,但是后果可能是无休止的纷争,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拉黑了提问者,也删除了转发的微博。
匿名提问确实容易成为恶意和谩骂的保护色,这也是popi的开发者狗哥始终头疼的问题。即使从最初的举报、屏蔽提问者,再到后来的自定义屏蔽词,都难以杜绝这些现象。
最新的下架事件的导火索也与此有关。狗哥对不太彳亍提到,“6月中旬,popi发布的新版本推出了‘推荐’功能。当时有一部分用户在里面发布了比较低俗的内容,随即就有人马上去截图,然后向监管举报。”
他坦言,popi确实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大流量套餐。在咨询了专业人士之后发现,当时用的检测系统存在问题,一些恶意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绕开当时的审核。例如某些图片本身是违规的,但是加上一些特殊的线条,就可以让检测系统识别不出来。
他还发现除了内容监管,在源头上还存在一部分恶意注册的用户,于是重新找了另外一家合作机构,除了接受popi的内容审核之外,也做用户注册的识别,识别是否是恶意用户。
7月初,推荐功能紧急下架,但比优化好的popi先来一步的,是监管部门的停运整改通知。
绝对自由的匿名社交是“坏孩子”吗?
其实popi不是第一个遇到如此困境的匿名社交平台,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2003年就推出的全球性综合性讨论区4chan算得上的最有名的那一个。
同样大流量套餐不需要注册,即时发文,大家都是“Anonymous(无名者)”,由于模式的极度自由化,4chan从原本的动漫讨论区,发展成日本文化,爱好,创意,18禁,其他的综合区。
唯一不同的是网页上的内容也没有存档,每隔24小时左右,4chan就会自动删除前一天所有的评论和图片。
瞧瞧这原始的画面
与惊人的创造力并存的,是惊人的混乱,4chan也成为了儿童色情、暴力、网络霸凌的温床。
而国内来看,一些匿名社交软件往往是荷尔蒙驱动,开发者狗哥说popi的设计初衷是渴望打破“陌生人交友等同于社交约炮“的逻辑,希望人们基于某一种爱好和兴趣产生联系。
但是这种兴趣可能同样是色情、商业推广和网络暴力。一般来说,前辈匿名社交软大流量套餐件们会通过推荐板块有意识选取正能量倾诉引导,并且通过大量人工和算法审核和屏蔽有害信息。
当然毫无疑问,成本会大大增加。
在popi超话和官博的评论区里,不少用户表达着对popi的怀念。
有人说,消息发不出去的那一刻,想到还没有问一些人要个联系方式,以后可能再也找不到了。但至少在使用者的记忆里,有这么一段和popi的故事。
“用了7天,认识了一个朋友,幸好加了微信,他打不开了,我也不会再用了。有类似这种简约的可以发发自己闲言碎语和小情绪的app吗,朋友圈不适合,微博发这种好像也不太好。”
有人感慨,网络的本质是信息的平等和去中心化,但是当问题越来越多,网络实名制成为大势所趋,popi的出现是反潮流的吗?
但大流量套餐是大量在现实生活中疲惫不堪的人们获得喘息的出口又在哪里?
等待popi重新上架遥遥无期,狗哥依旧坚持认为做popi这件事情没有错,“可以继续往下走下去。”
可能他更需要担心的是,是年轻人尝鲜的狂欢过后,热情的迅速褪却,以及,“李鬼”们蹭着热度的迅速上位。不明真相的群众在Appstore搜索“popi”,就会跳出logo和popi极其相似的App。
不巧,“李鬼”走的正是popi们最厌恶的方式,哦对了,还有×不掉的入会费。
这黑锅,popi背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有人物均为化名)
内容统筹:张 峰
责任编辑:王科然
值班编辑:李钏瑜
END
你为什么爱网文?我一生行事,何须向你解释!
他们年纪轻轻,却失去了朋友大流量套餐圈自由
存不下钱?快去省钱抠抠小组取取经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36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