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叶芳芳
10月25日,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主办,浙江展览馆协办,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图书馆、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支持举办的“千年国粹 一代儒宗——马一浮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特展”在浙江展览馆拉开帷幕。
浙江省文史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
开幕式由浙江省文史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主持。
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成明权
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成明权宣读中央文史研究馆贺信。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馆馆长王永昌
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
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代表吴光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馆馆长王永昌,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代表吴光致辞。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王永昌,浙江省军区原副电信大流量卡司令员徐金才,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周向军,浙江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分党组副书记周雷,何莲珍,绍兴市副市长、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书记鲁霞光共同为展览启幕。
嘉宾为展览启幕
他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觉醒年代,深怀忧国忧民之情;他治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构建了“六艺”之学;他讲求“复性”,坚持治学与育人为一,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与精神的儒者典范。周恩来总理称其为中国当代理学大师,梁漱溟誉其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他与熊十力、梁漱溟并称为现代“新儒家三圣”。
此次展览融通“文史”与书法艺术,通过200余件书法作品、信札书稿及文史资料,以“儒之圣者”“孤神独逸”“直接孔孟”“心同理同”“胜事良时”电信大流量卡五个板块,展现马一浮先生终其一生践行的“自惟只能作先驱,深望贤辈能继我而起,使斯道日进于光大也”。既是纪念与致敬马一浮先生,亦是挖掘展呈其为人、治学思想的时代内涵,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路径,积极回应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新课题,更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发展座谈会和浙江考察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助力浙江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尝试。
精通多国语言,
精研儒佛道三家之学
马一浮先生188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父亲马廷培,原籍浙江会稽,时任四川仁寿县知县。母亲何恭人,出身于陕西丏县望族,家教优良。幼时的他,在这样的电信大流量卡环境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马一浮先生的弥甥女丁敬涵曾写道:马一浮先生一生中用过的名、字、号很多,他虽出生在书香门弟、仕宦人家,但其父亲还是为他取名福田,字耕余。
马一浮先生
6岁时因祖母病逝,他跟随父母返回祖籍浙江。因自幼聪慧好学,被称“神童”。8、9岁能作诗,能诵《昭明文选》、《楚辞》。16岁受父亲之命应县试,就是以马福田之名列于榜首,同榜高中的还有鲁迅兄弟二人。
1905年,马一浮(右)与马君武(中)、谢希安(左)于上海合影
在他20岁前后,三年中失去了二姐、父亲、妻子三位亲人,感人生之无常,就用《庄子》中“其生若浮”的话,改名浮,字一浮。后来又取《楞严经》“如湛巨海”义用和“浮”字意思相反的字“湛电信大流量卡”来作号。浮、一浮、湛翁,是他一生中常用的名、字、号。
戊戌变法后,马一浮为能习读西方原著,便赴上海游学,自学法文、拉丁文、英文等国语言。
马一浮(中)与谢无量(右)、沈敬仲(左)于杭州合影
而后,他与谢无量、马君武等人合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译世界名著。21岁,则远赴美国游学,为清政府驻圣路易斯留学生监督公署做文字工作。他几乎每日都在研习外文,闲暇之余,英译了《法国革命党史》《露西亚之虚无主义史》《日耳曼之社会主义史》等著作。过目不忘的天赋,加上勤奋研习的态度,使得马一浮的外文水平日益精进。22岁的他,留学日本,研习日语、西方哲学、文艺学。23岁回国,给中国带来了第一部德文版的马克思《资本论电信大流量卡》。
同年秋冬,马一浮入山洞中,手拓《瘗鹤铭》残本残刻十数本,并以此为范本临摹。
24岁的他,寄居杭州外西湖广化寺,因寺内收藏有《四库全书》,自此他将学习重点转移到国学上。25岁之后,马一浮精研儒佛道三家之学,历经30余年的学术积淀,才开始正式的讲学生涯。
1938年,他应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请,在浙大开设国学“特约讲座”,为全校师生讲授国学,此次讲学内容后被马一浮及其弟子辑成《泰和会语》《宜山会语》。1939年,他开始在复性书院作主讲。
中年以后,他取《法华经》上“蠲除戏论”意,号蠲戏老人,简称蠲叟,在书法作品上多署此二号,还刻有“蠲除戏论”章。60岁时鬻字刻书,61岁时开始编刻自己历年诗作,并电信大流量卡辑成诗词集《避寇集》《蠲戏斋诗前集》《芳村词賸集》《蠲戏斋诗编年集》等。
1944年,马一浮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书法和诗词创作之中,这一时期,他遍临历代名家碑帖,并在书后题跋,后被其弟子整理编纂收录在《蠲戏斋题跋》一书中。1963年,他将历年所作的书法精品300余件(册)捐赠给国家。1967年春,马一浮先生在浙江因病逝世,享年85岁。
从“六艺之学”到“六艺之教”,
再回归“六艺之人”
马一浮一生潜心学术研究,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并以现代视野考察其对当今世界学术思想的价值,于融会贯通之中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
他提出的“六艺该摄一切学术”是当下国学研究的重要指向。他将“国学”定义为“六艺之学”电信大流量卡,以六艺判群籍,六艺统诸子、统四部、统西来学术。心无古今,义无古今。他提倡六艺的根本目的是让人返本复性,以仁义之心直接“孔孟之道”。
展览的“直接孔孟”板块中,通过马一浮先生本人及他与至交好友往来的书信手札、讲录、书籍刻本等珍贵手稿史料,呈现他学习、讲学、办学经历及终其一生对“六艺”的追求。从“六艺之学”到“六艺之教”,再回归“六艺之人”。他的理想是以濡养与浸润一批心怀坚定文化信仰、深厚历史情感的有志青年,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一浮 楷书横幅董文敏早朝诗卷跋 28.5x87cm 1937年 (款识:马浮,钤印:茂陵马氏)
马一浮先生不仅以思想、诗学闻名,书法亦为世人所电信大流量卡重。他遍考金石、书体流变之源,评书立论,临抚不辍,笔下真、草、篆、隶诸体,皆气格高古,清奇绝尘,形貌多样,不拘一格,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点。沙孟海先生曾评价他“对历代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超卓,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
“孤神独逸”板块展陈了马一浮先生的40余件书法、临帖作品及80余件篆刻印存,包括《正草隶篆四体书》《嵇康的夜琴赋》《法性颂》等各异书体,《嵩高灵庙碑》《乐山石刻朱子书》等临帖作品,以及《跋董文敏书早期诗卷》等书论。
在杭州市书协主席童亚辉看来,马一浮先生像一座深厚的宝藏。“他的碑学、帖学开风气之人,他影响了一批老杭大的教授,包括夏承焘先生、陆维钊先生等”。
“独尚友千载电信大流量卡,开卷则亲见古人,有以得其用心,下笔则确乎自信,知古人之必不我违,为可乐耳。”他认为学书须是无一笔无来历,方能入雅。大抵多识古法,取精用弘,自具变化,非定依傍古人,自然与古人合辙。他曾在《临池》中写到“独与神明在,常于异类行”,将书法当作自己亲见古人的一种方式,与古为友。
马一浮 杭县蒋君墓志铭 70.5cm×53cm 56cm×54.5cm 年份不详
为浙江省文史馆首位馆长,
为浙江大学书写校歌歌词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马一浮先生与浙江有着深厚的情缘。
他曾为浙江大学书写校歌歌词:“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滋养电信大流量卡着一代又一代的浙大人。
马一浮 楷书临乐山石刻朱子书大中堂 1958年 236cm×118cm
1953年,他与一众耆宿硕彦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并首掌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使命感的驱使,自然地钩沉文与史,催发翰墨与丹青的芬芳。
70年来,一代代文史馆人,胸怀国家民族,心系时代人民,矢志传承,与时俱进,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姜玉峰表示,“马一浮先生有国际格局、世界眼光,学贯中西而立足中国。我们在文史馆里为他塑像,每每看到,都仿佛在提醒我们、磨砺我们,坚定我们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
浙江省文史馆馆员郑竹三说,“马一浮先生品格高尚,书法精妙,是中国文化高峰的典型代表。此次来‘高山电信大流量卡仰止’,正是向他致敬。”
马一浮先生是浙籍儒学大师,其学术思想是浙江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资源,对充分认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胜事长留耆旧传,良时常见老人星”,是他为浙江省文史馆建馆10周年撰写的贺联。在“胜事良时”板块,围绕“会心处不在远”主题,展示了浙江省文史馆现任馆员、研究员主题创作100件,在笔墨流淌间重温马先生的学问精神与品格魅力,弘“六艺一心”之时代光辉,筑中华民族之文化自信。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2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3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