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市场中的燃油车大部分都采用了涡轮增压发动机。自从涡轮增压发动机面市的那一天起,就绕不开“介入”一词。那么涡轮增压系统的介入是什么意思?介入时刻真的是越早越好么?实际上介入一词源于4s店或一些不负责任的汽车文学。
很多车友对增压系统介入的理解为增压系统会选择在某一时刻起作用、而非介入时刻=增压系统未起作用,把未起作用这段时间叫做迟滞期?而实际上涡轮机在给油、提速的过程中,系统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简单理解就是给油即介入(空档、匀速另算),只是因为机器在起步时转速低、产生的废气小所起的作用微弱没被驾驶者感受到而已。
增压系统介入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任何一款发动机都有参数列表,而问题就出现在这个最大扭联通大流量卡矩转速上。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而言最大扭矩转速是个点,而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最大扭矩是段区间。而这段最大扭矩转速区间就被错误的理解为涡轮增压系统介入的转速区间。很多的朋友错误的认为增压系统只有在1750-3000转才介入,其它时间难道都不参与?
增压系统真的是只在1750-3500转(新机器可能是为了排放缩短了宽度)才介入么?那1750转之前增压系统在做什么?涡轮增压系统增的是进气歧管压力,进气歧管压力与扭矩成正比。上图中在1000转-1750转这个区间,扭矩持续上升=歧管压力持续提高,这算不算涡轮增压系统再起作用?当然算,所以增压系统早在1750转之前就“介入”了,实际上起作用的转速在1000转以联通大流量卡内,只是上图中没反映出来罢了。
那么1750-3500转这转速区间代表什么?当然不代表这段区间增压系统介入,而是代表节气门全开状态下、这段转速区间扭矩输出达到峰值,也称峰值扭矩平原。也可以理解为着段转速增压系统会全功率输出,而不是所谓的介入。那么在3500转之后呢?增压系统就不介入了?当然不是,过了3500转之后增压系统依然在起作用、只是提供的压力逐渐降低,通过上图可以发现即便达到了6000转后,增压系统依然在起作用(介入),只是作用变得很小而已。
增压系统起正压与涡轮迟滞
所以对于增压系统而言其实并不存在介入的说法,也就是说除了空档轰油门与中低速的匀速,其余时刻涡轮增压系统均保持着介入状态=给油就联通大流量卡介入=给油就起正压。那可能有些朋友会问,既然给油就能起正压(增压系统参与工作),那为什么还会迟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转速较低时发动机所排出的废气量少,压力、温度都低,推动涡轮就会产生迟缓效应。
这与那些发电风车的道理一样,即便来了一阵风去吹动,风车也不是一瞬间就能高速旋转吧?也是一步步从慢到快开始转,而这段从慢到快的提速过程就是导致迟滞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在涡轮增压器的迟滞期内,也是在增压、歧管内压力同样是上升过程,只是上升比较慢、比较平缓。这种平缓的歧管压力提升过程导致扭矩提升不明显,不容易被驾驶者感受到,而感受不到扭矩提升感的驾驶者就称这个过程为涡轮迟滞期。
涡轮增压系统介入越早越好么?
既然不联通大流量卡存在介入一词,那么就不存在介入早晚的说法,因为只要给油、增压系统就无时无刻不在介入,何来得早与晚?那介入早晚该如何正确理解?介入早晚是一种错误的描述方式,正确的描述方式为扭矩平原转速区间够不够低。扭矩平原转速区间越低,驾驶者越不容易感到迟滞,也就越会产生一种涡轮介入早的错觉。反之扭矩平原转速区间越高,迟滞感越明显、越会带来涡轮系统介入晚的错觉。
A发动机:4000-6000转扭矩平原
B发动机:1000-3000转扭矩平原
上面两台机器谁的迟滞更严重?显然是A发动机,全油门状态下4000-6000转才达到扭矩平原。这说明了A发动机所用的增压器惯量更大,低转速时的排气少推着费劲(转得并不快)。这与飞轮联通大流量卡大小是同样的道理,小飞轮反应灵敏但潜能少,大飞轮潜力足、但反应迟缓。如果一台发动机使用了这种大惯量涡轮,那么市区路况代步(1500-3000转,非全油门),那么迟滞感会时刻相随,给驾驶者的感觉就是无论从来都没介入过。
而1000-3000转扭矩平原的机器采用的涡轮惯量小、涡轮叶片也轻,即便转速很低时的排气量也能轻松推动。市区工况下随便一给油、增压系统的效果立竿见影,这就给驾驶者带来介入早的错觉,实际上只是扭矩平原转速区间压得足够低的原因而已。就目前而言市面上已经几乎不存在那类扭矩平原转速区间超高的机器了,早期这些机器的产生还停留于赛用机型的理念,而如今的民用增压发动机扭矩平原转速区间都很低。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2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