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美国爱达荷州太阳谷举行的科技峰会上,有媒体拍到了李在镕与库克一起聊天。从曝光照片来看,当时李在镕手里拿着三星最新旗舰平板Galaxy Tab S,库克则拿着iPad Air。双方谁都不示弱,库克紧抿嘴唇,而戴着一副墨镜的李在镕则腰板挺得笔直。
苹果崛起于移动市场,彼时,三星是它在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唯一能和苹果一决高下的对手。三星通过大量的投资和推出平板、智能手表等新产品,试图复制其在智能手机的成功策略,赶超苹果。
十年后,几乎同时抵达北京,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李在镕和库克,没有再被媒体拍到类似的同框照片,而是各走一方,库克频繁现身京沪苹果店,李在镕则视察了三星在天津的工厂。
在中国以流量套餐外的海外市场,三星依然是苹果最强劲的对手,而在中国,情况却大不一样了。三星智能手机在2018年市占率跌至0.8%后,一直没有突破1%。两人离京后,社交媒体上关于苹果和华为热搜依然很多,#iPhone15ProMax预计售价2万块##华为连发三款手机新品#皆在其中。
这也诠释了如今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状态。从智能手机时代开启,三星、苹果便相互角力,争做头把交椅,近些年华为、vivo、小米你追我赶,三星掉队。美、韩、中手机江湖烽烟再起。正如对于华为而言,真正的对手其实不是苹果。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竞争背后,故事的主角再也不是只有李在镕和库克。
链条
4月6日晚间,闻泰科技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拿下了三星202流量套餐3年度手机及平板产品的ODM订单。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的信息,上述订单共有2500万部手机及2000万台平板电脑。
消费电子寒冬之下,大厂的代工订单稀少而珍贵。尤其是三星,ODM只是手机厂商产业链的一部分,狙击诺基亚、苹果成世界第一后,随着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三星链”在国内影响力已大不如前。
这种大不如前,也与其自身模式息息相关。与苹果不同,三星本身就是智能手机主要零配件生产商之一,几乎可以实现全产业链上的DIY,还同时为其他智能手机品牌提供服务,是安卓手机生态系统一部分,很难说存在“三星链”。
链条是一道暗影,有人变弱,自然也有人变强。以iPhone、华为为代表的手机品牌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流量套餐,全盛时以一己之力“泽被”上下游,“果链”“华为链”由此而生。
与变弱的“三星链”不同,“果链”“华为链”越来越长,市场越来越大。在三星、苹果与一众国产手机品牌之间,发展路径各异。三种链条模式各异,也代表了中、美、韩在智能手机制造方面交集与博弈。
根据有关资料,苹果手机的供应商多达777家,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球各地。
其中,芯片来自高通的高端系列,而操作系统是苹果自己开发的iOS系统,NAND闪存由三星和SK Hynix提供,双摄像头组件由韩国电子零件制造商LG旗下子公司LG Innotek生产,PCB印制电路板由三星和韩国中小企业制造,这些都是手机的核心零部件。其余的天线,FPC柔性印流量套餐刷线路板,扬声器,触控马达,玻璃盖板,玻璃后盖,金属结构件,精密连接器等则由中国供应商提供。
苹果在全球有18家组装厂,其中14家在中国,由此给中国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按照苹果提供的数据,大概在中国累计提供了500万个工作岗位。苹果公司将生产基地放在中国,中国由此诞生了很多苹果产业链公司,这些为苹果提配套的公司都因为苹果的发展而受益。
目前不少国内外分析人士都持有一个相似的观点:以印度、越南为代表的制造业崛起国家短时间内不可能取代中国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中国仍是苹果供应链的主导国家,其180家供应商大半在中国。这些供应商负责制造芯片、屏幕、相机部件和电机。
华为的供应链大考,则在于软硬件双线作战。比流量套餐起硬件,如何从原先华为擅长的工程软件延伸至更底层的基础软件,对于华为而言更是一场硬仗。
在不少受访的渠道经销商看来,虽然华为正在从材料、算法、卫星通信等领域抢夺因缺芯而丢失的手机市场份额,但比起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的守护更加不易。
华为P50手机除了首搭鸿蒙系统外,全面启用了国产供应商,即华为P50成为国产智能手机迄今为止“国产化”最高的手机。京东方、蓝思科技、比亚迪、信维通信、领益智造、长盈精密、安洁科技、瑞声科技等一众供应商都曾是或现在依然是苹果手机供应商,复合度非常高。
此外,光学器件、光芯片、元器件等手机重要零部件,与华为合作的厂商都是近几年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产半导体厂商流量套餐近些年来的进步和技术水准。
转折
此次来华,无论三星还是李在镕,话题总是很严肃。而围绕库克,就轻松了不少了。从现身三里屯苹果店到吃日料学京剧,晒了一张和王家超玩Apple Watch的图片,现身米哈游总部与《原神》创作者交谈⋯⋯足以见得在中国市场,苹果有多快乐。
2021年,三星正式开启李在镕时代,苹果也在中国市场站上了巅峰。去年初,苹果发布的业绩报显示,在2021年的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每卖出四台手机就有一台是苹果,上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形还是在六年前。
“苹果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其自2009年进入中国以来的历史巅峰,高端市场强劲对手的缺位也成就了苹果本季度破纪录的表现。”Canalys分析师T流量套餐oby Zhu表示。
而苹果手机的使用忠诚度向来很高,在苹果与Epic的官司中,曾公开过苹果内部进行的市场调查数据。根据苹果的统计数据,2019年三季度至2020年四季度,果粉各季度持续购买iPhone手机的比例依次为81%、86%、74%、74%、88%。用户一旦选择了苹果,则很难再换回安卓手机。
即便站上巅峰,围绕苹果在创新力上的质疑,从未停止过。苹果每一代新手机发布后,都会有评论认为新款iPhone缺乏革命性创新,对苹果和新款iPhone不看好的声音从来没有这么强大过。
现年30岁的伍先生从事会计工作,他目前的手机仍然是iPhone 7 ,他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己已经7、8年没有换过手机了,流量套餐但在上高中、大学的时候却极为关注新机发布,尤其当苹果发售新品之时,他总是不甘人后地抢购。伍先生笑言:“仿佛新品发售隔了3个月再买就没有吸引力了。”
伍先生回忆道:“我记得当年在iPhone 4S时期 ,网络上还有人开玩笑称要卖了肾去换苹果,如今想来不可思议,现在对手机的感觉越来越淡,这种感觉就像是去超市买日用品,你必须要用、必须要买,但谁又会在乎是哪个牌子呢?”
还在使用iPhone7的伍先生是少数,但对苹果创新无感的人越来越多。在近五年的国产手机市场,能与苹果一起争夺高端市场的只有华为。Mate系列之于国产高端旗舰手机,颇有些珠峰“一览众山小”的一味。
有了Mate 7这个高端市场的关键先生和P9流量套餐彻底让华为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此后的17、18和19年对于华为手机业务来说,完全是全面大丰收的三年。
从2017年~2019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分别达到1.53亿台、2.06亿台和2.4亿台,全球市场份额也持续攀升到10.4%、14.7%和17.6%,稳居全球前三。这三年华为的手机业务可以说是全面开花。
2018年前后,成为奠定中、美、韩竞争状态的关键节点。这一年,因三星Note7手机深陷“爆炸门”,国内有用户就相关问题起诉三星,法院认定被告三星中国公司不存在欺诈。
三星表面赢了官司,却再也没能赢回中国市场。相比之下,苹果的产业链分布显得更加稳重。尽管近年来,苹果意欲将工厂搬离中国的传闻并不少见流量套餐,但实际上,近年来苹果主要是在印度、越南两地建厂扩产,并非迁出中国。
资深产业观察家梁振鹏认为,从两家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进行考量,实际上,三星与苹果选择不同并不奇怪,三星的策略一直是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寻找成本最低廉的生产市场。一旦生产地成本有所上升,三星往往以最快的速度转移战场。
2018年,小米高调上市,其市值一度达3759.19亿港元,代表着国产手机强势崛起。截至2022年,全球有近八成的手机由中国生产,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有7家来自中国。随着“Made in China”的蓬勃扩张,产品价格下降让“智能手机”普及至全国乃至全球,手机成为人人都能负担得起的消费品。
一年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流量套餐局(BIS)陆续将华为及其关联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并不断扩大出口管制范围。由于无法从市场上获得先进5G芯片的供应和使用谷歌的GMS生态,一度在全球市场排名前三的华为手机遭到重创。
在5G手机成为主流的市场上无货可供,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华为明星业务的手机部门无奈之下将荣耀业务清盘出售,由此导致终端业务收入在2021年被腰斩,从上一年度的4830亿营收下滑到2434亿,直接跌回五年前的水平。
3月23日,华为对外发布P60系列、Mate X3折叠屏等手机产品,以此推动旗舰手机的连续性。其中,P系列曾是华为在春季主打的旗舰品类,但距离上一代产品的发布已经是一年半前,按照过往正常的迭代周期则晚了两年。
这个“时流量套餐间差”将曾经艰难拿下的全球市场“喂到了对手们的嘴边”。在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数据中,苹果、三星几乎揽下全球九成高端市场,而华为在高端市场的份额在去年滑落至3%。
逆袭
华为正努力把这些“时间差”补上。4月10日上午,华为官宣即将在4月17日发布全新华为nova 11系列。在前不久的华为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一改往日节奏,同场发布了P系列和Mate系列“双旗舰组合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连发三款重磅手机新品,那个熟悉的华为强势归来。
如今这场国产手机的逆袭,最早在二十年前就埋下伏笔。2003年7月,华为成立手机业务部,正式开启了其手机制造之旅。华为是中国手机厂商中,少流量套餐有的在2G、3G、4G和5G这几代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都参与过的企业。
然而,万事开头难。2002年,还坚持“不造手机”的华为,和今天“不造车”的情景颇有几分相似。2002年,《华为研发》一书的作者张利华在一次会议上发言表示:华为的3G设备只能卖一次,但是消费者一年会换好几部3G手机,华为应该尽快立项手机!
任正非一听,拍桌子说: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已早有定论,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谁下岗!其实了解当时华为的处境后,就不难理解任正非当时的决定。2002年前后正值“华为的冬天”,华为的营业收入在这一年首次下降。和与思科的“世纪之诉”,以及与任正非爱将李一男的港湾对垒,都让华为身心俱惫,无暇他流量套餐顾。
手机业务在华为整个集团中,一直以来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2003年迫于外界压力成立的这个手机终端公司,不仅在2008年时差点被卖掉,而且从2005年到2010年这五年间,华为终端公司的一把手被多次更换。
华为最终选择押注智能手机的发展,并非一时头脑发热。实际上,在2010年这个当口,是极好的入场时间。
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026亿部,较前一年猛增74.4%。苹果因为iPhone的爆火,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而三星也赚得盆满钵满。即便是在国内,我们所熟知的小米、OPPO和vivo也陆续在这个时间点入场。而2011年,也是移动互联网开始腾飞的一年。
2013年华为智能机发货超50流量套餐00万台,进入全球TOP3。华为消费者业务BG的2014新年致辞中指出,华为公司对消费者业务的期望是“成为华为经营最赚钱的业务群”。
同年7月末,小米手机终于找到自己的打开方式。当时,创始人雷军身着黑色POLO衫,站立在写着“红米手机”四个大字的背景板前。他单手握着麦克风,用50分钟对着镜头讲解了新手机的技术参数。
你没看错。处理器、全面屏、超大内存等硬件配置,当售价799元的红米1问世,围观者尽数沸腾,10万部库存在90秒内售罄。
大众市场赛道初现端倪。正如小米集团传记《一往无前》中所写:在消费者为这样的价格狂欢的同时,一些手机厂商在角落里倒吸一口凉气,他们已经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手机行业要变天流量套餐了。
小米手机的第一次蜕变,找到了智能手机全新的成功路径,一条从无到有建立规则的路。通过正规军的打法,以极致性价比整顿了无序的山寨机市场。同时,在市场转换中,小米手机品牌获得了中端市场的巨大份额,而山寨机的海量需求转化为正规品牌,行业真正完成秩序重构。
“柔光也清晰,照亮你的美。”找到全新路径的不只有小米。如果说4G时代,电商模式一度汹涌澎湃,成就了小米的辉煌。那么从手机渠道开始回归线下,就变成了OPPO和vivo的强项。这两家公司无论是风格还是打法变化很小,几乎都是“产品+大规模电视广告+零售终端的深度掌控”。
有人将这种深度营销模式总结为一种“挑战者”模式,适用于处于市场追随和挑战地位的品牌。用流量套餐这种方式迅速崛起,在产品上可以模仿,在节奏上可以跟着领先者走,不用去引领市场。
过去,大部分手机厂商惯用的做法是等待苹果、三星牵头,等待供应链成熟、市场接受度提高后,国内手机厂商再跟进。刘海屏就是典型例子。这可以说是稳扎稳打,也可以说是坐享其成。
OPPO、vivo等国产品牌后来居上,坐拥了巨额的市场红利。不仅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还在海外大展拳脚。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全球市场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中,除三星、苹果占据前两名之外,其余三名均为国产品牌,分别是小米、OPPO和vivo。
就像小米当初走的这条从无到的路。如今的华为也正在经历类似的重建,以流量套餐摆脱“从有到无”的禁锢。如果说去年,华为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正在提升,那么今年,华为开始从制裁的常态化下寻找增长点。
在技术研发投入上,华为走得很远,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3月31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召开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财报显示,2022年华为研发费用总额为1615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率25.1%。无论是研发费用还是研发费用率都创下历史新高。
年报会之前,2月28日,华为的一场产品研发工具阶段总结与表彰会上,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芯片设计EDA工具团队联合国内EDA企业,共同打造了14nm以上工艺所需EDA工具,基本实现了14nm以上EDA工具国产化,代表着在中国芯片公司可以用国产软流量套餐件来设计芯片,2023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
三星想要找回“失去”的国内市场,库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市场的“特殊的地位”,除了在国内市场,华为和小米等国产手机也没有停止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让这场激烈的三国杀从国内市场一路杀到海外。
现身北京三里屯苹果店的库克被围观,在纽约TikTok听证会上的周受资却被围攻,和发生在手机市场的三国杀,一同印证了对于华为而言,真正的对手其实不是苹果,而打败三星的,也不是那次爆炸。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2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