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有被蜜蜂蜇过的经历,我也是,这种感觉可真是不好受,被蜜蜂蜇过之后就觉得伤口位置火辣辣地疼,得要持续很久才会缓解一点儿。而且蜜蜂蜇完人之后会把刺留下来,剩下的刺上面的小肉球还会一跳一跳地,好像依然活着一样。
▲很多人都被蜜蜂蜇过▲
而且众所周知,蜜蜂蜇完人之后,没有多久就会死去。那么为什么蜜蜂会在蜇完人之后不久就会死去呢?为什么蜜蜂会演化出这样的自杀攻击模式呢?不用着急,听我慢慢讲来。
蜜蜂的毒刺大有玄妙
不要小看蜜蜂的这根毒刺,这根刺可以说其中是大有玄妙。这根刺实际上并不是跟我们使用的针一样是实心的,而是分成三瓣儿,其中的两瓣“安装”在第三瓣上,并且像滑轨一样可以前后移动。
▲分成三瓣的蜜蜂联通大流量卡尾刺▲
当蜜蜂的毒刺刺入敌人体内之后,这两个位于导轨上的小刺就会在蜜蜂肌肉的带动下前后移动,不断把位于毒刺末端的毒液囊中的毒液给挤压进敌人的体内。而且这两块活动的肌肉完全不需要被控制,所以即便是整个毒针已经离开蜜蜂的身体了,这两块肌肉仍然会动个不停,保证把尽可能多的毒液输送到敌人的体内。
▲可以移动的毒刺结构▲
有一种说法说蜜蜂的心脏连着毒刺,就是因为蜜蜂的毒刺脱离蜜蜂的身体之后依然像是心脏一样扑通扑通地跳动。但是实际上跳动的不是蜜蜂的心脏,而是蜜蜂毒刺上的肌肉。
▲脱离了蜜蜂身体还在跳动的毒刺▲
蜜蜂蜇完人会死,这是为什么?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两瓣可以活动的毒刺上带着倒刺,一旦刺入敌人体内之后就很难被拔联通大流量卡出来。但是蜜蜂蛰中敌人之后会拼命挣扎,直到嵌入敌人肉中的毒刺活生生把蜜蜂的内脏拖出来才算了事。不过因为内脏的损伤这些蜜蜂根本不可能存活太久,所以蜇完人的蜜蜂几乎最终都会死去。
那么为什么蜜蜂会这么残忍地采用这种“自杀”的方式来攻击敌人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蜜蜂是社会性生物。
一个蜂群内部的等级是非常森严的,工蜂在平时负责工作,遇到敌人之后负责战斗;雄峰只是负责跟蜂后交配、产生后代;蜂后则是负责产卵,整个蜂群繁衍后代的任务就在它的身上。我们平时看到的采蜜的、蜇人的蜜蜂,都是工蜂。
▲蜂群内部的三种蜜蜂▲
而正如刚刚我们看到的,工蜂的毒刺有特殊的结构,会不断地把毒液泵入敌人的体内,以求最大程度上杀伤对方。联通大流量卡而为了让这个注射毒液的过程中刺不会因为外界的原因被拔出来,所以采用了这种带有倒刺的结构,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工蜂只能够拼命挣扎,直到自己的内脏被拖出体内。
这个时候工蜂的利用价值显然已经到头了。没有毒刺的工蜂不再有攻击能力,对于蜂群来说这就是一只没有价值的个体,与其活着、浪费蜂群的养料,不如早早地死去、不给蜂群负担。因此,蜂群就逐渐演化出这种工蜂蛰中敌人就会与之“同归于尽”的身体结构。
这个过程虽然听起来残忍,但是确实是生物的一种生存策略。即便是在我们人体体内,这种策略也同样存在。比如说人体内白细胞的一种——“中性粒细胞”。这种细胞在外界病原体入侵人体的时候会吞噬这些病原体,并且释放溶解酶将病原体溶解联通大流量卡,最后“壮烈牺牲”。
▲中性粒细胞(紫色)会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
因此,人体内的中性粒细胞实际上就相当于蜂群中的工蜂,我们的身体选择通过牺牲这些细胞来获得整个个体的存活,而蜂群则通过牺牲工蜂来最大程度上保障蜂群的安全,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而且最早的蜜蜂出现在一亿年前,所以即便非常残忍,但是你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相对较为成功的生存策略,帮助蜜蜂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一直延续到现在。
跟蜜蜂的生存策略不一样的马蜂
虽然马蜂也是蜂,蜜蜂也是蜂,但是这两种生物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马蜂是指的一大类生物,这些生物中的绝大部分没有像蜜蜂那么强的社会性,这就意味着马蜂更像是独立的个体,在外界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一些马蜂个体甚至联通大流量卡于会独自飞出蜂巢建立新的蜂巢。
因此,马蜂的刺就跟蜜蜂有了本质的区别。下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左边是马蜂的毒刺,右边是蜜蜂的毒刺,马蜂毒刺上的倒刺非常细微,远远不像蜜蜂那样。所以马蜂蜇人可以来回蜇,而不用担心像蜜蜂那样蜇完人就拔不出来了。有一些马蜂甚至于毒刺不是为了杀死猎物,而是为了麻痹猎物,就像打针一样把猎物麻翻,从而可以在猎物的身上产卵、繁殖后代。
▲左边是马蜂的刺,右边是蜜蜂的刺▲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社会性比较差的马蜂在生存策略上跟蜜蜂有所不同,这才导致了马蜂蜇完人还照样或者,而蜜蜂蜇完人就会死。
总结一下
大家也可以发现,大自然中并不是处处充满了爱,相反,大自然是充满了残忍的。为了生存,生物演化联通大流量卡出来不同的生存策略。
而蜜蜂这种生物因为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生物,所以注定会有像工蜂这样的个体需要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保障蜂群的安全。虽然无奈,但是不得不说蜜蜂作为一种最早出现在一亿年前的生物,他们的生存策略还是非常成功的。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2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