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祸首(辟谣:拒绝「肥胖宿命论」,对set point理论的剖析和反驳)

#清风计划#

减肥圈里有一个理论叫做set point(以下均使用中文「设定点」),大意是说人体有一个恒定的,由基因决定的体重平衡点,只要你的真实体重脱离了这个平衡点,身体就会倾向于让你恢复到平衡点上去。

如果有人以设定点理论为依据,告诉你减肥是徒劳的,无论怎么减都会回到原体重——别信!这是典型的外行言论,但凡清楚设定点理论本质的人,都不会说出这种话。

在两年前撕某TED演讲的文章中(链接),我曾经简单反驳过设定点理论,本文再详细解释一遍,设定点理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理论为什么不对劲,问题出在哪。

希望借由这些分析,帮助你摆脱这种「肥胖宿命论」的束缚,放手减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摘要

1、设定点理论移动大流量卡,本质是一个用来预测体重变化的模型,并不是清晰确凿的客观事实;

2、并没有高质量的研究证实设定点是存在的;设定点也没有清晰明确的机理解释;

3、作为预测体重的模型,设定点理论表现不佳,经常预测不准,很多现象也没法用这个模型来解释;

4、媒体对设定点的解读方式往往很媒体,对大众减肥者具有极其严重的误导性;

5、设定点理论之所以深得人心,除了媒体的推动之外,还因为这个理论满足了很多人「肥胖宿命论」的心理倾向;

6、从实践角度看,普通减肥者完全可以认为设定点不存在。永久轻松的保持减肥成果,是完全可能的,也是有章法可循的。

什么是设定点?

想象一个开着空调的房间,空调设置在20度,那么平时这个屋子的温度就是20度。移动大流量卡你可以向屋子里灌冷气或者热气,改变屋子的温度,但因为有空调在,屋子的温度早晚又会回到20度。

这个20度,就是屋子温度的设定点。

类似的,人的体重也有一个设定点,你可以通过减肥或者增肥手段改变体重,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体重又会回到设定点上。

至于这个设定点具体是多少,则是由每个人的基因决定的,无法被改变。

这,就是设定点理论。

从机理层面看,设定点是一个基于生理学,基因学和分子生物学猜想的理论。它认为,人体内的脂肪会向大脑发出一些信号,让大脑时刻知道脂肪量的大小,同时大脑里「存储着」一个目标脂肪量的数字,只要大脑感知到的数字与目标数字不符,就会设法调整脂肪量,使其回到目标数字。

这种调整,最终都体现在对摄移动大流量卡入和消耗的调整上(设定点理论是承认热量平衡法则的),但具体的过程,牵扯到多个复杂的生理系统,目前还没有完全严谨的机理解释。

常见的设定点理论的「依据」,包括:

很多人减肥都反弹了;体重减轻后,包括瘦素在内的诸多体重调节激素,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增加食欲,减低代谢等效果,让体重更容易恢复;下丘脑会记住你的体重信息,并在体重变化时向回调节。

这些说辞看起来很有说服力,足够忽悠那些缺少防沙雕意识的普通老百姓,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他们都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很多人减肥都反弹了,这是事实,但你怎么能肯定这种反弹是基因和设定点决定的?我也可以说,原因是市面上流行的减肥法都太逗。

而且,如果反弹真的是因为设定移动大流量卡点的存在才发生的,那么反弹的概率应该是接近100%的,仅有基因变异的人能幸免,而真实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很多调查显示有10%左右的人能保持住减肥成果。

第二,人体确实会通过体重调节激素的作用,来对抗体重的变化,按照设定点理论,这种对抗的强度应该极大的,并且只要体重不恢复,就会持续存在。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种对抗虽然存在,但强度并不总是很大,比如在肥胖范围内减掉少量体重,总是能轻松的保持。

第三,下丘脑云云,虽然被当做设定点理论的依据,其本身却同样是一个缺乏依据的猜测,并不是对事实的精确描述。只不过这种猜测在表述的时候,会动用大量的生理学或神经生物学术语,天然具有洗脑效果,容易使人直接相信其结论而已移动大流量卡

在下一步更具体的分析设定点理论之前,我们得先指出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设定点理论的本质,不是科学规律,而是模拟科学规律的模型。

设定点理论的本质是模型

设定点理论,并不是一板一眼的科学规律,其本质,只是一个人们尝试用来预测体重的模型

模型是什么?模型是对客观事物高度简化后的模拟物,并且,这种模拟完全有可能是与客观事物的某方面不相符。

比如最简单的例子:航母模型,就是真航母高度简化版本的模拟物,它只有样子像航母,在功能方面没有任何相同,甚至连在水面上漂浮这种最基本的操作都无法做到。你可以用模型来向人讲解航母长什么样,但不会指望这玩意能上战场。

同理,一个用来描述生理规律模型,完全有可能只模仿出一个表面移动大流量卡,没有复制出关键的部分。这样一来,这个模型就没法用来预测真实的状况。

当然,如果一个模型做的好,就足够在实践中应用。要想达到这种程度,这个模型必须先通过科学的验证环节。然而设定点理论,并没有通过这一关。

设定点模型从未被证实

从1953年设定点理论首次被提出(那时叫做脂平衡理论)以来,科学家们就从未停止尝试验证这个模型的真实性,但至今,人们也没找到实锤的证据

所谓实锤的证据,就是精细设计的人体实验。比如把20对双胞胎分成两组,分别投放到你家,和某个穷山村一年,最后如果每对双胞胎的体重还基本一样,那就算是个接近实锤的证据。

这种理想的研究,确实是很难被真实做出来的(因为贵),所以一些科学家就使用了简易的移动大流量卡替代研究,比如动物实验,调查性研究等等。

这些简易的替代,一方面只是为了获得一些新的线索,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法证实设定点模型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成了媒体们曲解科学发现的素材。

比如,在大名鼎鼎的biggest loser跟踪调查[[1]]中,人们发现那些当年平均减掉了58kg体重的参赛者,在六年后平均反弹了42kg。一些傻帽儿专家就会说:『看吧,这就是设定点存在的确凿证据』。

然而,从正规科学方法的角度看,这不仅算不上「确凿的」证据,恐怕连「弱弱的」证据都算不上,因为你不知道导致反弹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到底是设定点理论相关的生理系统的作用,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设定点模型预测体重的能力很差

除了没有实锤的移动大流量卡证据之外,设定点理论作为用来预测体重的模型,真实的表现很让人失望。也就是说,用这个模型来预测体重时,经常出错

比如,按照设定点理论,全球各地人口的肥胖率应该是稳定的,不应该随年代变化,因为每个人的恒定体重又基因决定,而人的基因至少在几百几千年内应该是大体稳定的,所以人口肥胖率也应该是稳定的。

然而事实却与预测结果大相径庭,众所周知,全球人口肥胖率的数字,是快速增长的,从20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这个数字至少翻了一番[[2]]。如果设定点理论是正确的话,那只能解释为:人类在这二十年内,组团基因突变了

(有人会反驳说,这没什么稀奇的,因为设定点是会变的……如果设定点真会变,那它就不再是设定点了,而应移动大流量卡该叫做un设定点)

再比如,按照设定点理论,不同地区人口的肥胖率也应该是相近的,至少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同民族的人,基因应该是很接近的。

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比如某一年北京居民的肥胖率高达25.9%,而海南省居民的肥胖率却只有5.7%,这难道说海南人民的设定点普遍低于北京人民吗?首都光环难道还有这等奇效吗?

即使具体到个人,设定点理论也一样总失效。虽说大多人减肥之后都反弹了,但也有很多人,能常年保持住数十斤的减肥成果:有一个专门收集减肥成功案例的机构NWCR([http://www.nwcr.ws]),就收录了大量减重幅度超过30磅并成功保持超过一年(实际上是1-66年)的案例。

难道移动大流量卡说,设定点理论对于这些真正减肥成功的人不适用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它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科学理论,生理学可不是靠玩筛子起家的。

总之,种种设定点理论失效场合存在,说明这个理论至少在某些场合是不成立的,也进一步说明,基因或许对体重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决定性

设定点理论为什么有市场

设定点理论之所以有市场,有两大原因:

媒体以博眼球为目的的解读方式它对「宿命论」心理的满足

首先,set point本来是一个枯燥乏味的理论,但媒体通过「很媒体」的解读方式,成功的把这个理论推给了大众。

事实上,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并不是设定点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正是一些沙雕对设定点理论解读方式的问题。

他们说:『减肥是徒劳的,不管移动大流量卡你怎么减,最终都会回到原点。』

言下之意,就是胖子们干脆不用减肥了,减了也必然反弹。

那我就有疑问了,凭什么有人敢提出这种能极大影响别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建议?胖人们凭什么要对沙雕们的无知言论,自己付出代价???

除了媒体和Sandra Aamodt之流的推波助澜之外,设定点理论流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满足了很多人「肥胖宿命论」的心理。

减肥,是最容易让一个人感到自己「无能」的事情。

因为教育的匮乏,市面上罕见正规的减肥教程,使得大部人减肥都会以失败告终,这种失败显然会让人觉得自己很无能。而另一方面,人又是一种不喜欢认为自己无能的动物,此时,设定点理论的出现,给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释——你减肥失败是基因注移动大流量卡定的,并不是因为你无能。

这种理论带来的心理效果,简直可以用畅快淋漓来形容,你虽然无法摆脱赘肉,但至少摆脱了累赘的负面心理。

总结建议

1、对于一名普通减脂者来说,你完全可以认为设定点理论不存在,完全可以认为你的天命体重点不存在。

2、即使你曾经减脂反弹过,要知道,那也不是因为体重设定点理论让你反弹的,肯定是因为你使用的减脂方法存在问题,可能是瘦了还保持原来的饮食,也可能是其他问题。

3、任何胖人,除非有某种缺陷疾病,否则都能极度轻松的减掉10%左右的体重,并极度轻松的常年保持。不存在你的基因决定你只能那么胖;

4、如果你想减肥或者遇到减脂平台期没有思路 ,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我来告诉你正确做法。

【参移动大流量卡考文献】

Fothergill, Erin, et al. “Persistent metabolic adaptation 6 years after “The Biggest Loser” competition.” Obesity 24.8 (2016): 1612-1619.George Broughton I I, Horton B, Lipschitz A, et al. Lifestyle outcomes, satisfaction, and attitudes of patients after liposuction: a Dallas experience[J]. Plas移动大流量卡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06, 117(6): 1738-1749.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25531.html

(0)
sunyaqunsunyaqun
上一篇 2024年2月10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