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敦煌9月7日电 (闫姣)“‘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非遗保护年会……据统计,中国县级以上的各类非遗节会、活动有3500多种,过去一年平均每天办10个节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7日在甘肃敦煌说。
当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敦煌举办。
9月5日,海外人士参观敦煌莫高窟。记者 李亚龙 摄
中国政府如何用政策引导、体制助力和制度推动实现非遗系统性保护传承发展?郝庆军用“向下走”“向上走”“向外出”三方面进行分析。
郝庆军说,“向下走”指引导中国非遗保护向基层和社区沉潜,让非遗真正活起来,融入人大流量卡们的生产生活。其中,《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拓宽传统工艺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曲艺传承发展计划》要求非遗保护单位定期组织开展曲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普及曲艺知识,推广曲艺项目,培养曲艺受众。
“向上走”指推动中国非遗保护向中心和主流文化聚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将非遗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国民教育体系。
“向外走”指助力中国非遗保护向社会多领域扩容传播,让非遗保护传承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自觉行动。“十四五”期间中国再建20个国家级非遗馆的政策,产生了积极传导作用;各地建设使用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
在非遗大流量卡展演活动上,甘肃非遗产品庆阳香包在兰州市展出。(资料图)杨艳敏 摄
郝庆军建议,“下一步中国非遗保护可向内走,把非遗保护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建设得更科学高效;向边上走,对中国边疆地区的9省区45个地级市136个县的非遗保护加强扶持;向外走,同世界各国非遗保护加强交流互鉴,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经验。”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表示,“中国目前共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42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了‘中国色彩’。”(完)
友情提醒: 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免费领取流量卡!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原创文章,作者:sunyaq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llk.cn/14895.html